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莆田市荔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情况的报告

来源:荔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时间:2024-01-18 11:2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莆田市荔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经济工作要求,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认真落实市委“一五二三四”的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先抓早、谋定快干,聚焦实施“六大提升工程”,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以赴稳经济、强产业、扩投资、优环境、惠民生、保稳定,全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全年预计荔城地区生产总值645亿元,完成年计划670亿元的96.3%,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完成年计划18.3亿元的101.1%,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04亿元,完成年计划335亿元的90.7%,下降2.2%;第三产业增加值322.5亿元,完成年计划316.7亿元的101.8%,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47.1:5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亿元,完成年计划34亿元的100%,增长2.5%。规上工业总产值235亿元,下降5.3%(核减后)。建筑业总产值(注册地)101亿元,下降6.0%(核减后)。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7.0%(核减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亿元,完成年计划550亿元的94%,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8.7亿元,完成年计划(调整后)48.7亿元的100%,与上年度持平;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完成年计划(调整后)30.5亿元的98.4%。外贸出口总额100亿元,完成年计划108亿元的92.6%,下降16.7%。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756万美元的113.9%,增长5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44元,完成年计划51100元的95%,增长5.0%。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一)聚焦产业提级,发展动能突破提升。聚焦12条产业链挖存量、谋增量,实施强产业“八大工程”,推动重点产业链合纵连横、持续发力,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2.8:51.5:45.7优化调整为2.9:47.1: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

  发展基础日渐厚实。扎实推进“合力抓工业全力稳增长”行动,推动企业走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一区五园”建设,出让工业用地10宗358亩;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促进47家低效用地企业整治提升,盘活低效用地227.7亩、闲置厂房2.5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44万平方米。39个列入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库项目(其中省级30个)超序时推进,完成投资14.71亿元。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限上商贸业企业11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

  创新引领有力突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9.34亿元,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战略性新兴企业2家,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创客项目“3D智造”获评“创客中国”大赛创客组第一名。“莆田市荔城区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获评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莆田鞋官方旗舰店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业,“莆田鞋”区域品牌传播力进一步扩大。

  经济动能焕新集聚。豆讯(独角兽)、硕合才储(瞪羚)等2家平台企业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名单”。跨境电商云产业园招商入驻企业53家,综合服务平台完成申报通关第一单(首票跨境电商9810通过厦门机场海关通关),数字经济稳步发展。祥恒包装获批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完善。11个市级海洋经济临港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庆川数控扩建项目在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实现签约,天然星获批2项国家专利,海洋经济不断拓展。深入挖掘荔城文化内涵,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全区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82.73%,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聚焦项目攻坚,投资效益稳步增进。坚定不移抓项目建设,推动“三办合一”,“穿透式”推进项目,力促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项目建设有序有力。响应全市集中开竣工活动,筛选参与集中开竣工活动项目78个,总投资263.4亿元,项目数位居全市前列。1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3.1%,超序时33.1个百分点;6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9.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7%,超序时7个百分点。400个区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412亿元,实现紫霄片区林峰二期安置区等开工项目68个,中山中学荔浦校区等竣工(含部分竣工)项目71个。获评二季度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全省县区第3名。

  要素保障精准落实。围绕用地、资金等需求,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全力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全年新增获批用地50宗2269.6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585.7亩。组织专项债项目策划申报工作2批次,累计获批2批次5个债券项目资金共计10.11亿元。增发国债共申报四批次,共计项目数107个,已获批第一批次资金3个项目共1.09亿元,预计获批第二批资金3个项目共0.405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调整充实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围绕大抓招商、强抓产业,以荔城产业布局和资源禀赋为基础,实施12个方面招商行动。新增对接招商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额208.69亿元,实现25个产业类项目转签约、26个总部平台项目注册签约。列入省级重点跟踪管理项目10个、开工率100%;其中,3个新增项目全部实现当年度开工,项目个数、开工率位列全市第一。全年实现新对接亿元以上项目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

  (三)聚焦改革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再提升再优化,全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荔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62.29%,“一趟不用跑”占比84.90%,“全程网办”占比75.72%,平均缩短时限比例达85.56%。持续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事联办”工作模式,开办企业4743户,企业开办流程持续优化。“政企直通车”“亲清惠企平台”诉求件办结率达100%。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64万户,增长19.54%;辖区内市场主体共计18.14万户,注册资本1552亿元。

  (四)聚焦一体推进,城乡发展有力统筹。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坚持城乡统筹、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并重,高标准推进高铁、玉湖、紫霄等片区开发建设,紫霄片区获评2024年全省3个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样板工程之一,城乡布局更显张力。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70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57.74亿元。白塘路安置区、林峰二期安置区等22个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实现1个安置房回迁;扎实推进棚改及老旧小区整治,开工黄石镇沙坂片区棚改项目(一期续建)、新度镇下横山棚改等9个棚改项目;推进证券小区、高楼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老城有机更新。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永嘉街(壶公路-惠好大道)、湖滨南路、玉湖路网提速建设,莆田一中新度校区周边道路、梅山西路、十字街等道路实现改造提升;完成农村公路路网建设12公里,危桥改造2座。新建生活垃圾分类屋30座。新增“福道”4公里、口袋公园5个、公园绿地10公顷。新建改造市政污水管网10公里。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治理“六清”行动、和美乡村“五美”建设全面启动。完成53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线路4条;西天尾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西天尾北大村等4个村居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黄石镇东甲村获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持续深化提升,收回资金141.75万元;积极申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农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五)聚焦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把公共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滚动推进民生“三个十大工程”项目,4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超额完成投资,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兜牢。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施教育类项目攻坚专项行动,突破莆田八中新校区等一批项目,中山中学玉湖校区、区一幼天汇分园等10个教育类项目如期投用,新增优质学位6960个;举办全省学前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暨学术研讨活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和《福建日报》等平台推广;莆田八中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认定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山中学、梅峰小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获评“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福建省科研协同创新基地”“福建省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试点区”。

  医疗服务不断提升。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民生医疗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先后完成荔城区中医院过渡用房改造、区精神病防治院二期项目;中医院新建、北高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高分通过国家级健康区省级终期评估;区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评审。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政策提质加力,落实稳岗稳工    8条措施,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0732人,比增49.44%。推动落实企业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发放各类政策补贴790.4万元。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举办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新建游泳池、多功能运动场、笼式篮球场、笼式足球场、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不断提档升级。组织开展尾暝灯祈福、端午爬龙船、第二届荔枝文化节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汇集全省顶尖非遗项目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成功打造全省首个“非遗一条街”,获评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生态河道治理11.47公里;基本完成木兰溪流域6条不达标汇水支流消劣目标;主要流域木兰溪国控省控4个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为96.6%,6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绿盈乡村”创建水平持续提升,创建“绿盈乡村”107个,占比达87%。

  (六)聚焦风险防范,安全底线夯实筑牢。积极主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从源头上守好安全底线,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

  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强化融资担保支持力度,为106家“白名单”企业提供121笔融资担保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持续完善债务管理体系,加快债务化解,提高债券支出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底线。

  筑牢信访维稳底线。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察访“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持续强化源头治理,深入推进治重化积,及时受理率100%、按期答复率100%。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落细惠粮政策,抓好粮油生产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发放各类惠农补贴987.2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6万亩。完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首家推行高标准农田设施财产综合保险。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回升态势明显。但同时也要看到,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部分指标与预期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全球通胀、品牌订单外移、关税壁垒等影响,主要产业订单不足,产能下降,企业减产面高位运行。二是政府性项目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全区征迁安置、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三是受后疫情时代、房企债务等影响,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房地产销售热度下降,市场持续低迷下行。四是企业研发投入意识不高,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支撑薄弱。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和挑战,迎难而上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主要任务与措施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荔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全区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锚定“强产兴城、幸福荔城”的总体目标,持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荔城实践取得新突破。

  2024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678亿元,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8:47.1:50.1。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2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亿元,增长3.0%。

  ——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8.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3.0%。

  ——规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2.5%。

  ——外贸出口总额100亿元,与上年持平。

  ——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亿元,增长8.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86元,增长4.0%。

  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等市下达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强产业,夯实发展支撑。坚持以实施强产业“八大工程”为抓手,聚焦产业链提质增效,加快“一区五园”建设,推动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稳住工业基本盘。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抓好22家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和37家市生产型鞋业“白名单”企业的跟踪服务,促进企业产能释放,提升亩均产出。积极对接减产企业和增幅较低企业,全面梳理分析,力争遏制减停产势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充分挖掘企业潜能,做大产业盘子,助推“升规纳统”企业10家以上。强化技改政策引导,鼓励转型升级,引导协丰鞋业、恒捷体育等重点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促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完善企业培优体系,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

  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支撑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个转企、下转上,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140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推进“老字号”“闽菜馆”“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着力稳外资、外贸基本盘,重点跟踪4家出口超亿美元和33家出口超千万美元外贸企业,着力稳外贸,保存量、促增量;发挥荔城跨境数字产业园的集聚作用,提升外贸出口效能;鼓励昱万进出口贸易、有福之州电子商务等外贸企业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挖掘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量。优化外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对接青春之家柔性供应链生产基地、泰盛再生资源等第二十三届9·8投洽会签约项目,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增强外资发展后劲。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做优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建设提质增效,打造木兰溪流域2个示范片区,策划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兜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6万亩、总产量实现2.5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1000亩、改造提升2000亩。扎实抓好地方储备粮监管,确保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培育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持续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实施“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2024年预计推动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30个。扶持政策保驾护航,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个性化定制扶持措施,完善“白名单”企业机制,预计扶持平台企业22个以上,实现年度交易额75亿元。绿色经济,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以提升木兰溪流域(荔城段)生态整治为抓手,推进实施18个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新增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品牌1家。海洋经济,提升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荔城区北高镇美澜二级渔港项目前期工作,完善临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荔城区莆炎高速北高互通及接线工程(五侯大道)项目进度。文旅经济,推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南少林、五侯山等设施提升完善,力争全区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进一步打开城市绿心,推动生态、文态、形态等多态融合。

  (二)突出稳投资,抓实项目建设。紧盯开竣工节点,突破项目报批、征迁、建设等关键环节,强化用地、用林、前期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攻坚项目促投资。初步安排2024年省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约1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56.9亿元,项目数比增8.3%,年度计划投资比增38.8%;市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约65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2亿元,项目数比增6%,年度计划投资比增18.6%;区重点项目350个,总投资约22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45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60个、预备项目95个、前期项目95个。全力攻坚项目,全年力争实现沙坂片区棚改安置区一期、恒而达新材料生产项目一期、宏弛鞋业(黄石小微产业园)等80个项目竣工(含部分竣工), 紫霄片区东星安置区、双驰鞋业智能制造工业旅游产业园二期、绶溪片区地块三-B、C等80个项目实现开工。同时,积极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领域,紧抓2024年专项债及中央投资补助资金申报“窗口期”,抓好项目策划谋划,进一步提升项目过审率。

  强化招商增后劲。聚焦成长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潜力股”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有效盘活利用现有闲置厂房,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同时重点梳理招商项目库中百合(铭鑫)鞋业、昀昶汽车天窗、新阳鞋业等8个已落地未开工项目,靠前服务转段升级,破解开工难、开工慢问题。全年力争完成招商对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以上,对接总部平台项目25个,年纳税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三)突出优环境,壮大民营经济。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全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荔城”工作目标,持续加强“人财物网”保障,补齐基层政务服务窗口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六有一能”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2024年底前,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办事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扎实提升发展软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深入对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牵线促进辖区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异地研发机构建设,鼓励申报各类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全力支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全面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健全惠企直达、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构建“企业诉求—平台吹哨—部门报到”助企服务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吸引民间投资,支持民间投资与国有资本联合,共同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专业化产业园建设运营。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支撑行动”部署,立足我区实际,大力引进培育鞋革服装、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专项人才。持续落实人才就医、子女就学等政策,推动创新资源和智力要素集聚,吸引优秀人才到荔城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合作、技术支持,力争全年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健全荔籍在外乡贤人才库,推动在外乡贤智囊回归。积极构建区内外莆商协作互促平台,推动天下莆商同心同志、共赢共进。

  (四)突出拓空间,统筹城乡建设。实施城乡品质大提升工程,加快高铁新城、紫霄片区、玉湖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持续完善功能配套,多维提升城乡品质。

  扎实推动城市更新。持续实施安置房攻坚专项行动,开工紫霄片区东星安置区、玉湖新城新溪片区安置房等7个安置区项目建设,实现新度片区棚改项目一期、省道201线荔城段埕头至后海303海堤段埕前安置区等4个安置区回迁。新增实施9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行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持续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深化交通路网建设。完成磐龙二期配套路网、莆田市湖滨南路(城港大道-天妃路)、秀永高速公路莆田站互通及其连接线工程等道路建设;打通乡道Y063张东线等“断头路”;加快推进紫霄片区路网及通济东路、五侯大道(莆炎高速北高互通及接线工程)、凤凰路等一批重点市政道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道路新改扩建5公里、危桥改造1座、创建“最美乡村福路”30公里。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五)突出惠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办好群众的期盼事,做好低保对象、老年人和孤寡等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文教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省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省级幼小衔接试验区、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等建设工作。加快西天尾中心幼儿园紫霄分园、区实验学校等13个教育类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中山中学新校区(绶溪)、黄石中心小学附设沙坂幼儿园等3个项目投用,全年新增学位3330个。深化“双减”政策,探索学校课后服务新样态;持续打造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扎实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弘扬优秀莆仙文化,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和展演展示,让非遗之美融入市民生活。

  深化健康荔城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进国家级健康区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加快荔城区中医院、北高镇卫生院改扩建及埕头分院项目建设,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创新诊疗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在共建联合病房、联合门诊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新模式,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持续稳就业保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一次性生活补贴等积极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持续推动就业服务前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实施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推进荔城区农村污水提升治理项目(二期)、污水厂(三期)扩容及配套工程、延寿溪玉湖段河道整治工程、南北洋河道整治等项目建设,确保主要流域木兰溪国控三江口断面水质、延寿西溪省控延寿溪口断面水质达到国省考目标要求。同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发展,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全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六)突出防风险,维护和谐稳定。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进一步巩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察访“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使用信访工作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持续攻坚信访积案,全力化解重点领域信访问题,确保实现“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全力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提升拥军优抚工作质效,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同时,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工商联、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科普、地方志、气象、地震、市场监管等工作。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确保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荔城力量!

  附件:1.荔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

  2.荔城区2023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汇总表(分镇街)

  3.荔城区2024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镇街)

  4.荔城区2024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行业)

 

 

  

  附件1

  荔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23年

2024年

计划数

预计

完成数

比上年

增长%

预期数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70

645

0.5

678

5.0

第一产业

亿元

18.3

18.5

2.0

19

3.0

第二产业

亿元

335

304

-2.2

319

4.9

#工业增加值

亿元

272

254

-2.4

263

3.5

第三产业

亿元

316.7

322.5

3.0

340

5.4

三产结构

2.7:50:47.3

2.9:47.1:50

2.8:47.1:50.1

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

235

(核减后)

-5.3

248

5.6

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34

34

2.5

35

3.0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

亿元

-

150

(核减后)

7.0

162

8.0

五、外贸出口总额

亿元

108

100

-16.7

100

持平

六、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756

2000

50.4

2000

持平

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亿元

48.7

(调整后)

48.7

持平

50.2

3.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0.5

(调整后)

30

-8.0

30.9

3.0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50

517

0.1

558

8.0

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51100

48544

5.0

50486

4.0

 

 

  

  附件2

  荔城区2023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汇总表(分镇街)

  单位:万元

内容

镇街(园区)

在建

预备

前期

小计

续建

新建或技改

总投资

计划投资

全年预计完成投资

个数

总投资

计划投资

全年预计完成投资

个数

总投资

西天尾镇

15

8

7

1196950

479650

540790

12

794300

159800

100389

33

2732400

西天尾工业园

17

9

8

2563824

800020

806980

4

82000

31500

27640

11

327000

新度镇

18

11

7

2411675

738915

614242

12

483974

102800

24084

13

570874

黄石镇

19

8

11

630672

255499

269516

8

159050

58300

18623

21

1188400

黄石工业园

36

13

23

1119055

523330

380756

26

829760

145850

63795

5

1300000

北高镇

9

5

4

587667

134300

92320

4

13100

5900

3705

10

407000

镇海办

18

9

9

883340

327500

418200

14

734640

166800

20540

9

491000

拱辰办

25

15

10

2544412

533034

541144

9

1268129

168200

1120

10

1165874

区直部门

27

15

12

898726

259842

180892

7

203533

32115

16246

8

65985

全区合计

184

93

91

12836321

4052090

3844840

96

4568486

871265

276142

120

8248533

  附件3

  荔城区2024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镇街)

  单位:万元

 

在建

预备

前期

小计

续建

新建或技改

总投资

计划投资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预计全年部分竣工或竣工项目数

个数

总投资

计划投资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预计全年竣工项目数

个数

总投资

西天尾镇

16

8

8

1205820

349320

8

11

8

610800

100500

3

0

14

2469200

西天尾工业园

14

4

10

1918354

684250

2

5

13

126000

62300

8

0

10

307000

新度镇

15

12

3

1290505

338502

3

8

11

1727248

392000

2

0

14

560150

黄石镇

15

8

7

490153

200000

7

8

9

159050

42300

0

0

18

1504340

黄石工业园

34

20

14

1114111

345460

4

14

25

416908

115400

3

0

5

1321942

北高镇

7

5

2

287764

134700

2

3

7

30128

6010

4

0

8

355000

镇海办

15

9

6

841466

230540

6

9

18

643640

319300

8

0

9

448000

拱辰办

23

16

7

2090446

967488

7

13

4

158805

119000

2

0

10

1761138

区直部门

21

10

11

432646

169165

11

9

0

0

0

0

0

7

195651

全区合计

160

92

68

9671265

3419425

50

80

95

3872579

1156810

30

0

95

8922421

  附件4

  荔城区2024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行业)

  单位:万元

 

在建

预备

前期

小计

续建

新建或技改

总投资

计划投资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预计全年部分竣工或竣工项目数

个数

总投资

计划

投资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预计全年竣工项目数

个数

总投资

基础设施类

41

18

23

1281705

604369

23

31

17

235734

68000

5

0

21

594326

工业类

48

22

26

2988333

1021310

8

19

29

506000

162800

6

0

12

1604000

商贸类

4

3

1

213560

53560

1

3

7

1108400

323000

2

0

4

245000

城建类

37

28

9

4042436

1419818

9

11

30

1945495

576500

7

0

21

4241780

社会事业类

23

15

8

542631

277868

8

9

5

37000

14500

4

0

27

1442355

农业类

7

6

1

602600

42500

1

7

7

39950

12010

6

0

10

794960

全区合计

160

92

68

9671265

3419425

50

80

95

3872579

1156810

30

0

95

8922421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