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莆田市荔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以来,荔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先抓早、谋定快干,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紧围绕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聚力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发展信心有力提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全年预计荔城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增长5.5%。(由于基数调整,总量完成年计划的89.2%,增幅超年计划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276.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45.7:51.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亿元,增长0.5%。规上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增长13.6%。建筑业总产值(注册地)92亿元,下降10%。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亿元,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8.9亿元,增长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0.5%。外贸出口总额95亿元,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539万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0元,增长5.0%。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一)统筹施策强支撑,经济发展趋稳向好
持续贯彻存量政策,加力落实增量政策,着力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精准性,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政策供给精准有效。坚持强化政策引领,确保政策扶持走在前列,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22条政策措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26条措施助力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7条政策措施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壮大、25条举措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落地落实,确保稳经济政策同向发力,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发挥“政企直通车”“亲清惠企平台”等平台联动机制,办结企业诉求件30件。助力企业金融授信3.6亿元、对接技改贴息贷款3亿元、提质争效专项贷款7236万元,协调小微企业融资放款超10亿元(全市第一)。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2万户,同比增长20.29%;新增纳税人1.4万户、增长18.8%。
经济循环活力释放。充分挖掘市场消费潜力,组织开展焕新荔城等各类促消费活动5场,撬动消费超1.5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完成交易超4万笔、核销金额超6500万元、带动消费超4.8亿元。创新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网络零售额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17.1%。“莆阳开春”“莆阳爽夏”“莆阳赏秋”系列文旅活动破圈升级,“研学+文旅+非遗”融合发展,全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
(二)产业转型促提升,发展势能持续增强
着眼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链在延链、补链、强链上进一步提速提效。三次产业比重优化调整为2.9:45.7:51.4,第三产业占比稳定在50%以上。
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一区五园”建设持续提升,出让工业用地3宗186亩;促进14家低效用地企业整治提升,盘活低效用地467亩。铭鑫鞋业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接续开工,大隆化工改扩建项目等4项目建成投用,万存科技城、网纵鞋服产业园等优质项目相继落地。上榜工信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省唯一),“荔城区做好品牌培育与技术创新助推鞋服产业转型升级”入选2024年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先行典范案例(全市唯一),获评全省十个“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区)”。全年新增工业规上企业10家,商贸业、规上服务业企业126家。
科创生态持续优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5.44亿元。推动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定向项目落地,恒而达“高端工业母机用重载滚柱导轨副研发与产业化”等3个STS项目完成立项,占全市立项数的50%。北高珠宝城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成为全国金银珠宝工艺与商贸行业产教融合体副理事长单位。新增经纬织带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庆川数控等3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华隆机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富邦实业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9家,永生鞋业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
新动能加快集聚。豆讯科技(独角兽)、硕合才储信息科技(未来独角兽)、数字城市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瞪羚)等3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创新企业;福信富通公司卫星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推动北斗卫星产业在荔城规模化示范应用,数字经济稳步发展。三棵树上榜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行业唯一),祥恒包装获批国家绿色工厂,朝兴农民专业合作社(稻谷)、三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谷)等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色品牌体系不断完善。“日本对虾楼房立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科院-福建省STS合作项目在莆田市禾于养殖有限公司揭牌启动,海洋经济持续拓展。成功承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全省传统武术展演大会、荔枝文化美食嘉年华等活动;西天尾镇下垞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后黄景区入选福建省四钻级智慧景区;全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0%,文旅发展深度融合。
(三)攻坚突破提效能,项目推进见势成效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做强要素保障,推动项目精准督导、专班运作、清单管理、常态调度,力求以项目大突破、建设大提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响应全市集中开竣工活动,组织参加开竣工活动项目62个,总投资217.5亿元。全年预计省、市重点项目均超序时推进,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0%、107%。350个区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5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40亿元。实现双驰鞋业智能制造工业旅游产业园一期等50个项目开工,万存智造城项目等53个项目竣工(含部分竣工)。
要素保障有力落实。精准对接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模式,推动要素保障落地落实,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完成19块635.33亩地块(含经营性)出让工作,出让金45.57亿元;新增获批用地12宗227.86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09亩;盘活闲置厂房17.8万平方米、闲置办公楼宇约7.2万平方米。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4个,资金9640万元、专项债项目2个,额度11.16亿元(居全市第一)、预算内补助资金528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984万元、省级预算内投资300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立7大招商引资服务工作专班,开展15场小分队外出招商活动。全年新增对接项目53个,总投资218.5亿元;新明宝、鑫晶山等34个产业类项目转签约,摩天轮供应链、鼎鑫机械等22个项目转开工。12个列入省级重点跟踪管理项目完成投资6.37亿元,序时开工率100%。
(四)一体推进抓统筹,城市能级加快提升
融入全市组团式发展规划,高标准推进紫霄片区、玉湖新城、高铁新城、绶溪片区、历史文化街区等5大片区综合性开发,推动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并重,城乡布局更显张力。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紫霄片区获评全省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样板工程。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延续街区历史风貌的做法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活力街艺”示范街区。东星安置区等23个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实现新度片区棚改项目一期、沙坂片区棚改项目一期等安置房、绶溪片区(地块一、地块二、地块九)安置型商品房项目回迁,回迁群众5259户。西社小区、西门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完成改造小区9个、1298户,老城更新步伐加快。
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湖滨南路(城港大道-天妃路)道路建设工程、秀永高速公路莆田站互通及其连接线工程建设提速,八二一街南伸工程(荔二路至壶公路)、永嘉街一期(壶公路-惠好大道)、紫霄大道二期实现通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57公里。新增“水上巴士”玉湖码头-北大、环湖两条航线。完成农村公路路网建设8公里,危桥改造1座。新增公园绿地11公顷,福道2.5公里,口袋公园2处,郊野公园0.3平方公里,城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经验做法在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作交流。推动1个省级示范镇创建对象、7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对象抱团发展,北洋荔林水乡、南洋梅妃故里2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组织实施示范创建项目23个。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28万亩、产量2.52万吨,上图入库新建高标准农田3800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75%,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实施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升三年行动,完成生态河道治理6.44公里,延寿溪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名单;主要流域国控省控4个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6.4%,6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绿盈乡村”创建水平持续提升,占比达89.4%。
(五)扩面提质惠民生,人民福祉更加殷实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定站稳群众立场,把公共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3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超序时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兜牢。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扎实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举措,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05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人,兑现各类政策补贴801.8元。
教育优化提质增位。中山中学绶溪校区等13个教育类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用教育类项目3个,新增优质学位900个。东阳小学、桥霞小学等5所学校完成撤并,基层薄弱校优化整合有效推进。莆田十五中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二级达标高中,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荔园分园通过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4个书香校园阅读教育教学成果案例入选全国“示范优秀案例”。全省首个“慧育希望”项目在荔城揭牌。
卫生健康提速发展。嫁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联合病房”试点和“联合门诊”不断深化。“两专科一中心”项目、“糖尿病三师共管”试点2个项目揭牌启动,专科建设创新发展。建成荔城区中医院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签约设立10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中医药健康夜市”系列活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宣传报道。新增托位数356个,实现千人口托位数4.57个,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万好医疗器械销售总部项目实现投产;儿童健康指导中心开工建设;中科康养服务中心、阳光养老院完成签约。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组织承办“福建百姓大舞台”、木兰溪杯莆田马拉松等各类文体活动10余场次。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成重兴寺文物维修,东阳通礼祠、御史第、庆星祠文物抢修工作。运动健儿江伊婷勇夺巴黎奥运会射击混合团体双向飞碟铜牌。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建设,西天尾镇、黄石镇常溪社区在第三期运用“全市一张图”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评比分获镇街组、村居组第一名。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区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46%。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初信初访件有效化解,全区信访总量、到区访量同比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三连降”。
(六)改革深化驱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不停顿,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区域发展打开新格局。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省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系统上挂牌竞价成交;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落实“综窗”+“专窗”空间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等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办理“一件事”套餐超9000件,推动审批服务持续“瘦身”。政企直通车平台发布区级以上相关惠企政策138条、新增注册企业超9000家,兑现惠企资金2000多万元。出台实施信用提升行动优化营商环境11条措施,“以信用赋能出实招,助企纾困激活力”相关做法获评市营商环境工作优秀案例,并在全市推广学习。上榜2024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全市唯一)。
区域交流不断拓展。主动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4个重点协作项目超序时推进,完成投资37.4亿元。与仙游县签订新时代山海协作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开展科技、教育、农业、劳务合作交流,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研究院与仙游鑫瑞、中裕新材料合作的2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验收;合作开展“山海协作”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开放招聘岗位3389个,对口协作持续深化。依托文峰宫、九牧林祖祠等对台交流平台,开展元宵祈福、尾暝灯、共唱童谣等活动;区第四实验小学入选全省首批闽台垒球联动学校,荔台人文交流交融进一步拓展。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但同时也要看到,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部分指标与预期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产能下降,工业企业减产面高位运行;大宗消费持续低迷,消费复苏仍较缓慢,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进一步夯实。二是发展要素制约明显,优质项目储备偏少,投资增长后劲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房企债务等影响,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房地产销售热度下降,市场持续低迷下行。四是企业研发投入意识有待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支撑较为薄弱。五是民生事业仍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和挑战,迎难而上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主要任务与措施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全区上下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锚定“强产兴城、幸福荔城”的总体目标,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荔城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8:46.2:51。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亿元,增长2.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5.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7亿元,增长0.6%。
——规上工业总产值306亿元,增长12.5%。
——外贸出口总额95亿元,持平。
——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增长1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亿元,增长4.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0元,增长5.0%。
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等市下达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产业促转型,筑牢发展底盘
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做强现代工业。推行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双行机制,充分挖掘企业潜能,做大产业盘子,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坚持以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工作为抓手,融入“莆田鞋”发展格局,鼓励企业发挥制鞋技术优势,发展鞋服小众品牌新业态,着力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叫响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壮大玩觅、走索、洛驰红等领军自主品牌,鼓励打造更多“拳头产品”和细分领域,积极争创单项冠军,持续讲好莆田“工匠鞋”“定制鞋”“科技鞋”故事。力争全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加速推进“数实融合”,积极引导企业“智”转数改,实施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20项,诊断服务企业40家,培育省级以上“智改数转”试点项目3个以上。推动百合鞋业自动化生产车间技术提升项目等5项技改项目投产增效,全年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项、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提速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荔城经济开发区千亿级创新创业产业园、市政管网提升改造,深化园区“标准地”改革,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120亩以上、闲置厂房6万平米以上。
做优现代服务业。持续增强和稳定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80 家。坚持把促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教育、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0%。立足商圈优势,打造宋城古街、莆阳夜巷、文献金街等高品质的夜间经济打卡点,促进商圈和夜市消费升温,激发商贸流通活力。线上线下联动推进“莆田优品”区域品牌建设,鼓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提升品牌消费辐射能力。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千方百计“稳”欧美传统市场,拓展东南亚市场;做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实现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交易额超1亿元、年产值超5亿元;培育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完成95亿元。
做实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个、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1个、科技示范基地2个。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推动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建设提质增效,打造木兰溪流域2个示范片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兜牢粮食安全底线,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6万亩、总产量实现2.49万吨,落实2.8万吨粮食储备规模。
做精“四大经济”。数字经济,前瞻布局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豆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广电网络NGB业务中心等项目投产达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扶持平台企业22个以上,实现年度交易额75亿元,建成“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2个。海洋经济,逐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广“楼房养虾”“立体养殖”等模式,全力发展绿色现代海洋渔业,持续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打造涉海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绿色经济,拓展“生态+”产业组合,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聚焦“生态+”农业产业建设、“生态+”水文化建设、“生态+”平台建设,推进实施20个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创建1家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文旅经济,开工建设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三期等保护利用工程,推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创建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推进莆田冰雪运动文旅综合体建设、南少林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西天尾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均增长15%以上。
(二)坚持抓项目稳投资,夯实发展支撑
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大、项目为重,抓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促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增强稳投资促增长动力。
攻坚项目建设。初步安排2025年区重点项目360个,总投资约2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40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51个,年度计划投资约300亿元;预备项目98个,年度计划投资约109亿元;前期项目111个,总投资估算1017亿元。全力促进度,力争全年实现铭鑫智能工厂项目(小微产业园)、昀昶汽车天窗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基地、荔城区网纵(莆田)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厂区建设项目等80个项目竣工(含部分竣工),紫霄片区三山安置区、智能数控多股线锯及配套生产线产业园项目、万存科技城等50个项目开工。
抓实项目谋划。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领域,紧抓项目投资补助资金申报“窗口期”,落实重大项目谋划攻坚行动,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谋划一批符合政策投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单子、资金进“盘子”。初步谋划西天尾镇林峰片区棚改项目、黄石小微产业园配套工程等政策性资金项目127个,总投资525亿元。
精准招商引资。积极探索新型招商模式,着力盘“存量”、优“增量”、提“质量”,重点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针对性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建链招商,招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数字化的专业服务商,力争全年招商对接项目5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0亿元以上。
(三)坚持优建管提品质,打造宜居荔城
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五大重点片区建设,推动城乡建设由拉框架、扩规模为主向拓空间、提功能、优形象并重转变,多维提升城乡品质功能。
建设高品质现代城市。稳步推进老城有机更新与风貌提升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改造盘活文献路“地一大道”、南市场等重点片区。实施安置房攻坚专项行动,开工紫霄片区三山安置区、北高镇华峰项目坑园安置区等8个安置区项目建设,实现新度镇下横山棚改项目、紫霄路南侧80亩林峰安置区等8个安置区回迁。加快实施新华楼、文献楼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行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10个、莆阳福道2.5公里、公园绿地5公顷,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完善综合性交通路网。完成莆田市湖滨南路(城港大道-天妃路)道路、秀永高速公路莆田站互通及其连接线、磐龙二期配套路网等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绶溪文创中心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绶溪片区城东分区路网等一批重点市政道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道路新改扩建5公里、危桥改造1座、创建“最美乡村福路”10.1公里。
持续优化生态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推进荔城区乡村生态保护融合发展提升工程(一期、二期)、延寿溪流域水生态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98%以上。巩固提升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查整改成效,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四)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保障人民福祉
聚焦民生改善,紧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事,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用群众口碑称准政绩斤两。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阶段整体提升。提速中山中学绶溪校区、拱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等9个教育类项目建设进度,竣工投用黄石中心幼儿园沙坂分园、中山中学绶溪校区,新增学位3060个。加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与应用,聚力推进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建设。深化实施“三名工程”,健全“双减”长效机制,推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提质创优打造教育高地。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持续强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加强与省级中医院帮扶协作,强化人才培养与师承教育,打造基层“名中医”,建成省级、市级精品中医馆。深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效扩大“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供给,新增养老床位100张,千人托位数达4.5个。支持北高镇创成“国家卫生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零工市场基础功能建设,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开展“一三一”跟踪服务,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双向对接平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网,推动全民参保工作精准扩面,全年新增参保6000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提高文体供给质量。完善提升以城区为龙头、以镇街为枢纽、以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常态化开展“百姓大舞台”“四季村晚”“村BA”等主题活动,培育基层文体团队,推动基层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持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工作,筑牢文物保护安全底线。
(五)坚持深化改革激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护航企业健康成长,奏响区域产业合作协奏曲,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坚持科创驱动发展。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依托三棵树、华隆机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环节,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和智力要素集聚荔城,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开展5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35亿元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70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度打造数字化政务服务,全面推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以上;“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办件覆盖率达90%以上。推动政务服务全链条资源整合,提升全过程服务能力。全面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健全“政企直通车”、“亲清惠企”平台建设,构建“企业诉求—平台吹哨—部门报到”助企服务制度,全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优化协同合作交流。深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产业合作,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群。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发挥荔仙两地优势资源,以产业协作为重点,拓展山海协作内容和领域,推进教育、科技、农业、文旅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坚持以妈祖文化作为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核心,以文峰天后宫“尾暝灯”上元祈福庆典活动为载体,促进荔台人文交流常态化开展。
(六)坚持防风险守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加强区、镇街基层治理协同中心建设运行,完善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一张图”运用创新,穿透到底。接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全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提升拥军优抚工作质效,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提出荔城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步启动“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科普、地方志、气象、地震、市场监管等工作。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确保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荔城力量!
附件:1.荔城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
2.荔城区2024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汇总表(分镇街)
3.荔城区2025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镇街)
4.荔城区2025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行业)
附件1
荔城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
|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24年 |
2025年 |
|||
|
计划数 |
预计 完成数 |
比上年 增长% |
预期数 |
增长% |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678 |
605 |
5.5 |
638 |
5.5 |
|
第一产业 |
亿元 |
19 |
17.5 |
0.2 |
18.0 |
2.8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319 |
276.5 |
6.8 |
295 |
6.7 |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263 |
217.5 |
7.1 |
234 |
7.6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340 |
311 |
4.6 |
325 |
4.5 |
|
三产结构 |
2.8:47.1:50.1 |
2.9:45.7:51.4 |
2.8:46.2:51 |
|||
|
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248 |
272 |
13.6 |
306 |
12.5 |
|
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元 |
35 |
33.5 |
0.5 |
33.7 |
0.6 |
|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 |
亿元 |
162 |
160 |
5.1 |
168 |
5.0 |
|
五、外贸出口总额 |
亿元 |
100 |
95 |
4.4 |
95 |
- |
|
六、实际利用外资 |
万美元 |
2000 |
539 |
-11.3 |
600 |
11.3 |
|
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
亿元 |
48.9 (调整后) |
48.9 |
0.1 |
50 |
2.2 |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30.2 (调整后) |
30.2 |
0.5 |
30.2 |
- |
|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58 |
519 |
0.5 |
544 |
4.8 |
|
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人 |
50486 |
50500 |
5 |
53000 |
5.0 |
附件2
荔城区2024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汇总表(分镇街)
单位:万元
|
内容 镇街(园区) |
在建 |
预备 |
前期 |
|||||||||
|
小计 |
续建 |
新建或技改 |
总投资 |
计划投资 |
全年预计完成投资 |
个数 |
总投资 |
计划投资 |
全年预计完成投资 |
个数 |
总投资 |
|
|
西天尾镇 |
16 |
8 |
8 |
1206070 |
349320 |
337416 |
8 |
610800 |
100500 |
73318 |
14 |
2469200 |
|
西天尾工业园 |
14 |
4 |
10 |
1918354 |
684250 |
652972 |
13 |
126000 |
62300 |
46528 |
10 |
307000 |
|
新度镇 |
15 |
12 |
3 |
1300505 |
338502 |
215306 |
10 |
1601548 |
359000 |
8010 |
14 |
570850 |
|
黄石镇 |
15 |
8 |
7 |
490153 |
200000 |
139995 |
9 |
159050 |
42300 |
3110 |
18 |
1504340 |
|
黄石工业园 |
34 |
20 |
14 |
1114111 |
345460 |
287102 |
25 |
416908 |
115400 |
40454 |
5 |
1322000 |
|
北高镇 |
7 |
5 |
2 |
287764 |
134700 |
17920 |
7 |
30128 |
6010 |
2483 |
8 |
355000 |
|
镇海办 |
16 |
10 |
6 |
872466 |
261540 |
55330 |
19 |
648240 |
323300 |
1165 |
9 |
451500 |
|
拱辰办 |
23 |
16 |
7 |
2090446 |
1007488 |
649128 |
4 |
158805 |
29000 |
0 |
10 |
1761138 |
|
区直部门 |
20 |
10 |
10 |
425896 |
165165 |
49747 |
0 |
0 |
0 |
0 |
7 |
195651 |
|
全区合计 |
160 |
93 |
67 |
9705765 |
3486425 |
2404916 |
95 |
3751479 |
1037810 |
175068 |
95 |
8936679 |
附件3
荔城区2025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镇街)
|
|
在建 |
预备 |
前期 |
|||||||||||
|
小计 |
续建 |
新建或技改 |
总投资 (万元) |
计划投资(万元) |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
预计全年部分竣工或竣工项目数 |
个数 |
总投资 (万元) |
计划投资 (万元) |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
预计全年竣工项目数 |
个数 |
总投资 (万元) |
|
|
西天尾镇 |
18 |
14 |
4 |
1208411 |
366650 |
4 |
13 |
8 |
529000 |
102000 |
3 |
0 |
18 |
2603700 |
|
荔城经济开发区 |
13 |
5 |
8 |
1936358 |
716304 |
2 |
4 |
10 |
153000 |
54900 |
1 |
0 |
12 |
303000 |
|
新度镇 |
15 |
14 |
1 |
1226579 |
174453 |
1 |
11 |
15 |
1623326 |
456000 |
1 |
0 |
9 |
298000 |
|
黄石镇 |
10 |
7 |
3 |
221027 |
144400 |
3 |
8 |
15 |
249187 |
75200 |
1 |
1 |
20 |
1519340 |
|
黄石工业园区 |
35 |
13 |
22 |
846690 |
369950 |
6 |
11 |
17 |
302810 |
74300 |
1 |
0 |
11 |
1443600 |
|
北高镇 |
9 |
7 |
2 |
302926 |
138793 |
2 |
4 |
4 |
13278 |
6450 |
0 |
0 |
11 |
1370000 |
|
镇海办 |
16 |
5 |
11 |
627384 |
258760 |
11 |
6 |
19 |
737340 |
161800 |
1 |
1 |
13 |
448000 |
|
拱辰办 |
16 |
11 |
5 |
1286734 |
434160 |
5 |
8 |
5 |
163805 |
34000 |
0 |
0 |
11 |
1835738 |
|
区直部门 |
19 |
12 |
7 |
904061 |
398518 |
7 |
12 |
5 |
428074 |
121800 |
1 |
1 |
6 |
348002 |
|
全区合计 |
151 |
88 |
63 |
8560170 |
3001988 |
41 |
77 |
98 |
4199820 |
1086450 |
9 |
3 |
111 |
10169380 |
附件4
荔城区2025年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汇总表(分行业)
|
|
在建 |
预备 |
前期 |
|||||||||||
|
小计 |
续建 |
新建或技改 |
总投资 (万元) |
计划投资(万元) |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
预计全年部分竣工或竣工项目数 |
个数 |
总投资 (万元) |
计划投资 (万元) |
预计全年开工项目数 |
预计全年竣工项目数 |
个数 |
总投资 (万元) |
|
|
基础设施类 |
35 |
23 |
12 |
1026155 |
329285 |
12 |
24 |
17 |
176653 |
75050 |
2 |
1 |
23 |
521269 |
|
工业类 |
45 |
15 |
30 |
2660468 |
1053804 |
8 |
14 |
22 |
421500 |
121400 |
2 |
0 |
19 |
2714000 |
|
商贸类 |
8 |
2 |
6 |
734981 |
335881 |
6 |
5 |
8 |
584000 |
177700 |
0 |
0 |
5 |
408000 |
|
城建类 |
35 |
27 |
8 |
2960493 |
1022171 |
8 |
17 |
38 |
2310940 |
552000 |
1 |
0 |
20 |
3975280 |
|
社会事业类 |
21 |
16 |
5 |
570611 |
220047 |
5 |
12 |
8 |
598109 |
145800 |
2 |
1 |
30 |
1600871 |
|
农业类 |
7 |
5 |
2 |
607462 |
40800 |
2 |
5 |
5 |
108618 |
14500 |
2 |
1 |
14 |
949960 |
|
全区合计 |
151 |
88 |
63 |
8560170 |
3001988 |
41 |
77 |
98 |
4199820 |
1086450 |
9 |
3 |
111 |
10169380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