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学习推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2025年第一批)的通知》,推出2025年第一批共35个典型经验做法,荔城区《以“数智”引领“数治”,创新涉企执法检查协同机制》入选。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涉企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频次多、重复多和陪同多等突出问题,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烦扰。
荔城区积极回应企业关切,组建西天尾镇基层治理协同中心涉企执法检查试点工作专班,主动融入“全市一张图”平台,创新打造“一个中心连两端”的协同机制,颠覆传统的分散执法模式,有效推动涉企执法检查减量、提质、增效。通过数字赋能、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涉企检查流程、加速畅通涉企沟通渠道,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出企业减负新路径。
入企频次减少了
“区应急管理局、卫生健康局等好几个部门来检查,原本我们以为这至少得耗时一天,没想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昨日,莆田市星联鞋业有限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鞋业行业监管要求高,各类执法检查工作繁多,企业原本腾出一天时间迎检,却没想到检查过程十分高效,完全没耽误正常生产。
过去,企业要迎接各个执法部门的检查。如今,有了“一个中心连两端”协同工作模式,一改过去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传统行政检查方式。
荔城区深化乡镇基层治理协同中心建设,建立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基层治理协同中心领导小组,探索实行“一个中心连两端”协同调度模式。协同中心如同涉企检查的“总枢纽”,连接起“部门端”执法计划与“企业端”意见建议。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的数据分析情况,提出“合并检查、线上检查、变更检查、取消检查”等优化建议,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提升执法检查效率。
作为涉企执法检查试点,2024年西天尾镇(园区)基层治理协同中心共收集到近270次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经过调度整合后,实际开展检查220余次,入企频次显著减少。
“大小事项一起查”“清单之外无检查”。眼下,荔城区实现涉企执法检查展现新气象,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企业安心舒心经营。
执法检查更有序
5月8日,记者来到西天尾镇基层治理协同中心,只见工作人员打开莆田市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进入涉企检查协同中心页面,上面实时显示着涉企检查的各个工作事项,每个环节都清晰明了。
荔城经济开发区西天尾片区负责人范玉通表示,西天尾镇基层治理协同中心运行以来,整合优化涉企检查内容,统筹调度执法计划,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成效显著。
越是减少涉企执法检查次数,越要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各部门根据日常监管职责,规范制定检查计划,并提前一周发布,由乡镇协同中心统一调度,提升执法检查的计划性和有序性,方便基层和企业科学安排工作,避免“大企检查多、小企检查少”“城区检查多、山区检查少”等不均衡现象,也有助于避免执法检查的突击性和随意性。
部门在入企检查后5个工作日内反馈检查结果,涉及行政处罚的,上传救济途径和信用修复流程,减少企业整改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种及时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检查结果,也促进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服务企业提质效
记者了解到,平台不仅汇聚了部门检查和企业自查情况,还具备企业诉求反馈功能,确保企业声音及时传达给政府部门,提高涉企精准服务质量,增强企业获得感。
平台向企业推送检查中发现的热点问题或典型做法,引导企业对安全、消防、环保等事项对照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消除厂区隐患,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实现“查一个、纠一片”的效果。目前,已通过平台推送79条热点问题,引导企业举一反三,主动开展自查自改。
据介绍,平台还能够跟踪执法检查流程进度,全方位展示企业基本信息、检查动态数据、问题整改情况,推动数据共享。此举既减少了人工收集成本,又能够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眼下,通过数字赋能,荔城区构筑企业直通政府的快速通道,为企业反映诉求提供“零距离”服务,实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数智”引领“数治”。西天尾镇“数字赋能基层减负工作”被列入中央专项机制办全国观测点、中组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国观测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