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荔城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539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荔城区教育局 时间:2025-10-15 09:4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吴正平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开展莆仙文化教育的建议》(第253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课程与教材建设​ 

   1.融入地方与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为依托(该部分约占小学生课时总量的16.8%),积极推动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开设与莆仙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例如,部分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莆仙文化赏析课程,引导学生系统了解莆仙地区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内容。同时,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以及具备方言师资力量的学校,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莆仙文化校本教材,涵盖莆仙戏、童谣、赞句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有效拓展了学生对莆仙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2.学科融合渗透:倡导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莆仙文化元素,将其巧妙融入日常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选取莆仙地区的经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作为补充阅读材料,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美术课上,引导学生以莆仙传统建筑、民间工艺(如木雕、石雕)等为创作灵感,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课则引入莆仙十音八乐、莆仙戏曲唱腔等内容,让学生感受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 

   1.组建特色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各中小学广泛组建与莆仙文化相关的兴趣活动小组。莆田八中、八一中心小学等校成立了十音八乐兴趣小组,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奏各种传统乐器,感受莆仙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区一幼组织了民间童谣兴趣小组,通过教唱、创编童谣,让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了解莆仙文化;新溪小学的梆鼓咚(曲艺)兴趣小组,培养了一批对传统曲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在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开展社团竞赛活动:鼓励学校成立莆仙文化相关社团,并定期组织社团之间的交流竞赛活动。如举办莆仙方言演讲比赛、莆仙戏表演大赛、传统手工艺制作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莆仙文化学习的热情。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校园莆仙文化氛围,如评选出莆仙文化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特色学校示范引领​ 

  1.发挥“莆仙戏进校园”特色校作用:以梅峰小学、拱辰中心小学等“莆仙戏进校园”特色学校为示范,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这些学校不仅将莆仙戏纳入常规教学课程,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莆仙戏演出和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如梅峰小学组织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用莆仙戏曲演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元旦歌咏比赛也要求人人必唱莆仙戏曲,使莆仙戏在校园中得到广泛传播。​ 

  2.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引导其他学校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莆仙文化传承活动。如部分学校围绕当地的民俗节日,开展民俗文化探究活动,组织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等,并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展示;一些学校则利用本地的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资源,开展实地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莆仙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专家指导与家校合作​ 

  1.邀请专家进校园:积极邀请莆仙方言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等走进校园,为师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技艺指导。例如,邀请莆仙戏表演艺术家为学生传授戏曲表演技巧,讲解莆仙戏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邀请莆仙方言专家举办方言知识讲座,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理解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力推动了莆仙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 

   2.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家委会、家长会等渠道,向家长宣传莆仙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中积极营造莆仙文化氛围。鼓励莆仙本地家长多用莆仙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会一句方言;支持孩子参与学校组织的莆仙文化活动,如亲子共同制作莆仙传统手工艺品、一起观看莆仙戏演出等,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对莆仙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营造莆仙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我区中小学莆仙文化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郑金山  

  联 系 人:宋俊棋 

  电 话:2380196(办) 

  荔城区教育局​ 

  2025年7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