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扬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学校教育问题的建议》(第2510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放宽促使大量学龄儿童随父母迁入城镇,加上生育率降低,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同事受编制总量控制政策影响,农村学校没有空编招聘大量新任教师以实现队伍年轻化,致使我区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龄化。为此,我区通过开展校际交流、送教送培、示范校捆绑薄弱校设立教育集团等形式,深化落实教师交流机制。同时,加强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一、精心组织,保证教师交流工作正常开展。为落实年度教师校际交流计划,每年,我区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下发相关文件,进行认真部署,要求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相关宣传动员工作,保证年度校际交流工作任务的完成。每学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师资、生源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针对不同的校情、师情、对象,通过核编定岗,采取不同的流动方式调剂余缺,努力让适合的教师流动到适合的学校、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搞一刀切,避免工作简单化。
二、落实举措,深化教师校际交流工作。为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和师资资源共享,在实施教师校际交流中,我区采取示范校捆绑周边一般校、薄弱校,设立教育集团等形式,充分发挥优质校师资资源优势,派教学骨干定期到受帮扶学校指导或讲座,还采取定期与即时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围绕课例研究、教学评价研究、高效课堂构筑以及随机听课、评课和学科带头人跨校借班上研究课及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展示等,互帮互学、氛围浓厚、效果良好。一些帮扶双方学校的校级、中层、教师之间也经常互访、座谈,有针对性地帮助受扶学校在办学理念、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后勤管理、安全卫生及学生管理等方面,更好地与优质校接轨,并切实体现在受扶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思想理念互融,管理机制互通,课程教学互联。
三、注重培养,强化农村教师素养提升。每年我区推荐约60位乡村校长、教师参加省级调训。2020年至今,持续开展荔城区“十四五”校长、名师讲坛系列活动。2025年6月10日,我区举办2025年小学乡村校长能力提升培训,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张燕萍和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龚朱红为我区130多位农村校长做专题讲座,并实地参观市二小校园建设。
四、辐射引领,助力乡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利用骨干教师资源,持续开展送教送培活动。2024-2025学年度,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以“订单式”的方式,以“同课异构”和“主题讲座”为基本模式,开展送教送培中学示范课12节,小学示范课12节,专题讲座6个,幼儿园示范课18节,专题讲座6节。二是依托区级名师工作室挂钩基地校机制,组织43个名师工作室开送教送培活动,其中送课235节、讲座55个;开展“挂钩帮扶·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其中同课异构168节,讲座22个。三是坚持以积极探索推进小学英语、科学学科专递同步课堂工作。2024年以来分别在新度中心小学及黄石中心小学 举行22场次小学英语及科学学科专递同步课堂教学研讨展示课。通过送教送培、区域联盟教研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打破了城乡间教育资源的壁垒,为广大农村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广阔平台。
五、提高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根据《荔城区教育局 荔城区财政局 荔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荔教综〔2019〕229号),我区从2019年1月起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平均不低于500元。2024年全区发放乡村教职工乡镇补贴及生活补助2765.46万元。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绩效差距,调动乡村教师队伍活力。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兴教助学事业。我区4个乡镇均有教育基金会,每年教师节之际,各乡镇均对本辖区内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化校际交流、送教送培、教育集团等机制,通过引进新任教师、撤并分流、支教挂教等形式逐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和学科结构,在职称评审和评先评优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感谢您对荔城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郑金山
联 系 人:许可欣
联系电话:0594-2280260
荔城区教育局
2025年7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