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2120-0301-2024-00053
  • 发文机关: 荔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4-07-15
  • 发文字号: 荔农〔2024〕106号
  • 标    题: 关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06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发布日期: 2024-07-15
  •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06号提案的答复函
荔农〔2024〕106号
时间:2024-07-15 11:20

  游丽丽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第2406号《关于发展农村电商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正如您所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高效的发展,原有的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发生转换,新型电商模式迫在眉睫。结合近几年我局在电商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现答复如下:

  一、荔城区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商贸模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方式,对于解决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延长农村电商产业链条

  我区已有一定电商发展基础,2022年张镇村、西洙村、七步村、北大村、惠下村、东埭村、徐厝村、东甲村、江东村、华东村、华中村、华堤村、桥兜村、下江头村、西洪村、清前村等16个村被阿里研究院定义为淘宝村。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指导生产主体推广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标准化种养和生产过程管控等操作规范,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目前,建立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主要涵盖花椰菜、结球甘蓝、生猪等主导农产品。大力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工作,目前全区共收集登记荔城紫甘蓝、荔城肉猪、林山黄花菜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线上影响力

  一是培育农特产品品牌。聚焦粮油、果蔬、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推荐适宜种植粮油作物良种,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突破农产品季节性和周期性的限制,把“三品一标”的绿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这一便捷的传播工具,低成本高效快速地树立起自己的知名品牌。截至目前,全区12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创建20个农产品品牌,注册17个商标;西天尾镇抢注了“霞梧西天尾”商标,林山村成功注册“九莲林山”“九莲禅耕”“功夫林山”等商标。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广农产品电商等方式,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鼓励农业品牌与艺术创意结合,开发以特色农产品为主体的节庆活动,如2023年举办“荔枝文化节”2场、“枇杷文化节”2场、“面食文化节”1场。通过举办相关的农产品文化节,促进了相关农产品的现场订单,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同时活动邀请网红参与线上直播,全方位展示活动现场及直播带货,让农产品“触网”,强化“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打通产品线上销售产业链,助力莆田枇杷、荔枝品牌及产品售卖形式升级,活跃农业品牌创意创新氛围,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三)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模式

  一是搭建交易平台,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使我区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去”,扩大销售渠道和范围,提高盈利能力。西天尾镇在后黄社区建设“霞梧西天尾”农特产品展示馆,设立“高校”直播间、“霞梧西天尾”品牌直播间,与莆田学院商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洽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多元渠道,引入“互联网+农业”思维,开展电子商务销售,讲述品牌故事,展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主动与各类大电商平台对接和合作,如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建立了专营店,在抖音、快手等注册了农产品销售账号,打造实体店+互联网、农户特色产品+互联网等营销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福建来康家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在浦发商城、拼多多平台开设网店,上架十多款产品,年销量在10万吨左右;福建省利荣昌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几款适合线上推广、价格相对低、大众化的产品,2023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706.56万元。三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条幅、宣传栏、宣传单、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和典型案例,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生产的特色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实现农产品销售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

  (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

  我局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头雁等形式,积极引导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退役军人、合作社成员、村官等对电商有兴趣的人员,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地教学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快速提升农民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近三年,我局共举办短视频运营基础、抖音培训课程等农村电商实操培训16班804人。

  二、荔城区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电商专业人才还普遍短缺,在电商产品包装设计、 网络营销策划等线上线下操作服务方面存在不足,缺少既懂电商又懂农业农村的复合性人才。

  二是我区电商经营主体多是活跃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卖家”,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偏弱。

  三是农产品品牌开发意识滞后,品牌竞争能力较弱,许多农产品还不符合网上营销的条件,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进行促销,业绩不够突出,上行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电商人才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懂电商业务、会经营网点、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领军型人才,引入外部师资支持,定期到乡村指导和教学,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种养大户、产业带头人、合作社成员、村官等开办网店、微店,不断壮大电商骨干队伍。二是不断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推介,提高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扩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有技术的电商人才回乡创业就业,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强大合力。

  (二)加快农产品信息标准化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到最适合规模化发展的状态,扩大高效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升种植产量。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为农产品构建身份信息,如对产品贴上标签,保障产品的品质,避免制假、造假、以次充好等情况的发生。

  (三)打造特色网销品牌

  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引进、培育从事网销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设计、网络销售的专业化公司,量身打造农村电商品牌营销方案,完善产品设计、视频拍摄、文案策划等配套服务,赋予农产品一定的文化故事,着力打造品牌的特点,提高产品美誉度和市场知名度。同时积极申请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名优特新等产品认证,打造我区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网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倒逼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和结构调整。

  领导署名:吴光磊

  联 系 人:陈秋香

  联系电话:15******682

  莆田市荔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07月15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