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2120-0301-2024-00057
  • 发文机关: 荔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4-07-22
  • 发文字号: 荔农〔2024〕112号
  • 标    题: 关于荔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08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发布日期: 2024-07-22
  •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荔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08号提案的答复函
荔农〔2024〕112号
时间:2024-07-22 17:07

  林岐峰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第2408号《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提出的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实现乡村产业的壮大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不断推进乡村产业稳定发展。

  (一)切实保障农业第一产业稳定生产

  一是落实粮油生产任务。及时印发《2024年粮食大豆油料生产目标的通知》(荔政综〔2024〕12号),全区春收农作物种植面积8.143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0.0295万亩,产量0.0061万吨;油料作物(油菜籽)种植面积0.0403万亩,产量0.0052万吨。二是稳定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持续开展设施蔬菜“千人指导 万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7.8868万亩,产量15.749万吨;瓜果种植面积0.0687万亩,产量0.093万吨;花卉种植面积0.1178万亩;园林水果产量1.0109万吨。三是稳定生猪等畜禽生产。上半年全区生猪存栏4.899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7251万头,家禽存栏72.4429万羽;出栏生猪5.231万头,出栏家禽95.0866万羽,肉蛋总产量9973吨。四是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做好特种稻及优质稻示范片工作,在黄石镇沙坂村建立特种稻广优151示范片200亩,建立优质稻昱香两优馥香占示范片100亩。开展新品种试验,引进水稻新品种文1两优桂香、溢香丝等16个品种在黄石镇横塘村进行区试试验。持续做好2023年种子储备保管,完成2024年储备种子采购任务。五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500亩,其中新建3500亩,改造提升2000亩,超额完成任务。2024年及时将任务下达至镇街,上半年全区已建成1800亩。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一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目前,纳入福建省一品一码平台的生产主体有90家,其中农业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家庭农场13家。2023年完成5个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21个无公害农产品年检率达100%;新发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荔城紫甘蓝、林山黄花菜);完成申报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的评选工作,福建省莆田市海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被省厅评为2023年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围绕黄花菜、枇杷、乡村旅游等产业,全区累计认定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三是培优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布为:种植业2家(蔬菜、其他)、养殖业4家(生猪、乌骨鸡、海产品)、加工业6家(蔬菜、米粉、豆腐皮、饲料)、服务业1家(粮油贸易),出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三)加大农业人才与新型主体培育力度

  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定《荔城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省级资金)实施方案》(荔农〔2024〕14号),按政府采购流程进行招投标选定培训机构,共举办培训36班次,培训1788人次,完成率124.5%。二是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育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入乡人员,今年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5人,超额完成任务。三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作。每月10日组织镇街农技干部、村主干、农技员和农户观看,上半年累计参训人员1111人次。四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目前,有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省级农庭农场3家、市级农庭农场2家、区级农庭农场5家。

  (四)发展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旅游

  一是打造休闲农业精品。我区休闲农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规模,打造出后黄南洋风情村等较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精品。现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二是丰富乡村旅游。通过农产品采摘、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等活动,挖掘当地的乡土民俗、农耕饮食文化。其中后黄社区开发一批莆田特色的祭祀、民俗表演、小戏演出等具有农村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游所需要的土特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开发休闲采摘观光园基地一百余亩,通过自由采摘、体验农活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前来采摘,增加村民收入,丰富就业机会。

  二、存在问题

  (一)蔬菜种植风险仍然较大

  蔬菜产品保供稳价的压力仍然较大。从我区蔬菜产品结构来看,全区蔬菜既有“春淡”、“秋淡”供应短缺的困扰,出现阶段性、季节性、区域性的供给不足;又有大路菜比例过大,出现“卖菜难”的问题。蔬菜产量的持续增长与产品“卖难”价贱伤农现象的时常存在与发生,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土地制约明显

  目前,我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展销等用地未能按照设施农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实行备案。如果按照旅游用地指标申请报批难、成本高、耗时长,如果租用闲置农房经营休闲农业距离远、规模小且分散管理难。同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一家一户承包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已渐渐不适应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投资融资困难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本上规模不大,资金不足,因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农业生产周期长,银行贷款周期短,往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没有见到效益,就要还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一是加强企企合作。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集各公司、合作社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订单农业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农户、基地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成倍提高。二是加强农企合作。搞好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延长产业链。加强蔬菜采后处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发展保温、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四是注重品牌建设。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努力扩大认证品牌蔬菜的基地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管理,推进“三品一标”创建,打造荔城农业“金字”招牌。

  (二)采取灵活用地政策

  一是流转用地。抓住乡村振兴的有利时机,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二是合法用地。着力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加强对各镇村做好闲置土地置换和利用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切实保障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用地需求。

  领导署名:吴光磊

  联 系 人:陈秋香

  联系电话:15******682

  莆田市荔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2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