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2120-0301-2024-00063
  • 发文机关: 荔城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4-07-25
  • 发文字号: 荔农〔2024〕119号
  • 标    题: 关于荔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39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发布日期: 2024-07-25
  •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荔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39号提案的答复函
荔农〔2024〕119号
时间:2024-07-25 16:54

  吴育新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第24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贵代表对我区休闲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提出的关于休闲农业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实现休闲农业的壮大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休闲农业迅速发展,进入人们的生活,引起广泛关注。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其他行业,通过融合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城镇居民假日休闲的重要目的地。

  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让乡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目前,我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规模,品牌创建成效初步显现,鼓励发展以田园采摘、民俗体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村休闲农业综合体,打造出后黄南洋风情村和山前村亲子研学游等较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精品。后黄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最美休闲乡村;象峰村获评2A级景区;北高镇山前村被评为福建美丽休闲乡村;北高镇中欧文旅小镇获评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2家,农业综合采摘园2家200余亩,草莓、圣女果等时令果蔬采摘园10余家。

  加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可以让乡村的景观靓起来,同时能为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让游客玩得放心、住得安心、花得舒心。各村庄主攻农村公厕新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裸房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四项工作,同步推进村庄内主次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村庄内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清扫保洁,垃圾集中投放,确保村庄环境“净亮美”,推广西天尾镇后黄村(保护开发型)、新度镇沟口村(农村社区型)和北高镇江边村(整治提升型)的提升经验,以点带面,引导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根据休闲自驾游和停车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后黄景区、南少林寺、象峰村等7个停车场,增加停车位近1000个;同时,结合厕所革命,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景区(点)累计完成厕所建设36个,同时录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及百度地图,进一步方便了游客休闲旅游。

  休闲农业主体通过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活动,挖掘当地的民俗乡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图腾文化和民间工艺,将其进一步激活、保护、传承和弘扬。西天尾镇林山村开发南少林旅游资源,制定南少林发展规划,整理、登记古民居资料,重点保护修缮、挖掘整理民间有价值的资源供游客观赏;对市级文物保护“红花亭”进行修缮,建设配套设施;西天尾镇下垞村充分发掘现有九华山“祈梦文化”和陈国柱故居“红色文化”潜力,积极发展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自驾游为特色的生态乡村旅游。西天尾镇后黄村依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在现有乡村游景区的基础上,开发一批莆田特色的祭祀、民俗表演、小戏演出等具有农村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游所需要的土特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后黄村开发休闲采摘观光园基地172亩,以开发游客亲子体验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亮点,通过自由采摘、体验农活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前来采摘,每年3-5月份的每个周末可接待游客3000人左右,增加村民收入,丰富就业机会。

  二、当前存在问题

  休闲农业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自然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

  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创新与特色,发展不充分。多数休闲农业点是农民自发、盲目发展起来的,简单效仿,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模式和格局都大同小异,瓜果采摘、农家饭、池塘垂钓等,甚至一些休闲农业经营者都是利用现有的池塘、果园、农田、养殖场,稍加装修和美化,搭建一些人工景观。

  二是服务意识不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前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多数为专注传统农业生产农户,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及管理经验,缺少对专业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培训,使得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较差,存在搞农业生产的不善于经营管理、搞休闲经营的不熟悉农业生产的情况。

  下一步打算:

  一是找准市场定位,实现模式创新。由于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服务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一个服务项目没有自己的特色,则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必须要充分地了解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客观环境以及客源市场等因素,准确定位,凸显自己的特色。由于农业经济与休闲农业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特殊性,更要注意其发展的多元化与区域文化的差异化;保持对技术、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等核心资源的持续创新,发展成熟的客户维护模式以完善乡村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对一些传统业态,通过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适应消费升级需要,要引导经营主体发展高端业态,因地制宜创制新型业态。

  二是引进培养人才,提升服务水平。现如今休闲农业相关项目数不胜数,农业生产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但这众多项目实施起来却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这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发展和价值,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要广纳专业贤才,将更多有乡土情怀的青年人才吸引回乡村,以其自身理论知识和后续实践经验完成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对从业人员适当的教育与培训是也是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从业人员的行为和态度影响着游客对旅程的印象和评价,开设相关内容的培训班,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更好的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领导署名:吴光磊

  联 系 人:姚毅凌

  联系电话:15******819

  莆田市荔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5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