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财农〔2023〕24号
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补助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23]29号)文件精神,现下达2023年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资金6万元,用于化肥减量增效。收入列“1100252-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科目,支出列“2130199-其它农业农村支出”科目。
此次下达的耕地质量提升资金为2023年中央直达资金,标识为“01中央直达资金”,在指标管理系统中应及时登入有关指标和直达资金标识,导入直达资金监管系统,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请按照《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2号)等有关规定和项目实施方案加强资金管理,及时拨付资金,做好绩效跟踪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1.2023年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资金任务清单
2.2023年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资金绩效目标表
3.2023年福建省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
荔城区财政局
2023年6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
区 |
任务清单 |
|
荔城区 |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基础性工作。 |
|
项目名称 |
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 |
||||||
|
主管部门(单位)名称及部门预算编码 |
601001区农业农村局 |
补助区域 |
荔城区 |
||||
|
资金情况(万元) |
资金总额:6万元 |
||||||
|
其中财政拨款:6万元 |
|||||||
|
总体目标 |
2023年全区共安排田间肥效试验1个,农户调查70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0万亩次,带动全区农用化肥使用量减少2%。 |
||||||
|
绩效目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项目县 |
区域目标值 |
|
|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万亩次) |
第个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 |
荔城区 |
10 |
||
|
田间试验 |
每个项目县安排田间试验个数 |
1 |
|||||
|
农户施肥调查(户) |
每个项目县农户施肥调查户数 |
70 |
|||||
|
效益指标 |
生态效益 |
全县化肥使用量减少(%) |
每个项目县化肥使用量减少情况 |
≥2% |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农民对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满意度(%) |
每个项目县农民对化肥减量增效满意度情况 |
≥90% |
|||
一、总体要求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实施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与推广,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农用化肥施用量,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全省完成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181个,农户施肥调查6070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300万亩次;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创新服务新模式,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面积30万亩,带动全省农用化肥使用量减少2%。
三、工作内容
(一)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
1.安排田间试验。合理布设化肥利用率、肥料效应、有机无机配合、水肥一体化、中微量元素、新型肥料等田间试验,全省安排田间试验181个。其中,为了不错过农时季节,部分项目县已提前安排早稻化肥利用率和水旱轮作肥效试验等。
2.指导科学施肥。整理分析近年来田间试验、土壤植株测试、农户调查等数据信息,掌握县域耕地、园地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养分吸收规律。修订完善县域土壤养分丰缺和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制定县域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发放施肥建议卡,依托推荐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附后),引导农民按“方”施肥,减少平衡肥施用。强化农企对接,促进配方肥生产和推广应用。
(二)推进“三新”集成配套落地
1.“三新”项目县与示范任务
闽侯、仙游等30个县(市、区)组织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其中,闽侯、仙游、南安、南靖、上杭、长汀、沙县、建瓯、顺昌、福安等10个县各完成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2万亩,计20万亩;连江、闽清、涵江、永春、龙海、漳浦、云霄、华安、新罗、连城、宁化、明溪、泰宁、建阳、武夷山、政和、蕉城、福鼎、古田、屏南等20个县各完成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0.5万亩,计10万亩。
2.集成“三新”技术模式
①“水旱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在烟叶、蔬菜、马铃薯种植区大力推广“烟-稻”“菜-稻”“薯-稻”等水旱轮作模式,根据前作化肥投入水平,结合增施有机肥,统筹实施农田土壤养分周年化肥投入定额制管理,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后季作物化肥施用量。
②“土壤酸化治理+有机肥资源+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在土壤pH小于5.5的耕地、园地,施用酸化改良产品和增施有机肥、种植(套种)绿肥,秸秆还田,配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土壤调酸和培肥的目标,减少化肥用量。
③“水肥一体化+水溶肥料”技术模式。选择适合的大量、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有机类/氨基酸类水溶肥,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施肥量及施肥时间,满足作物所需养分,减少养分田间残留或流失,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④“新型肥料+配方施肥”技术模式。选择适合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配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⑤“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加大有机肥、有机类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推广力度,引导使用农家肥、沼渣沼液等,提高有机养分施用比例,同时配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有机无机配施,减少化肥施用量。
⑥“绿肥/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技术模式。结合地力提升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冬种紫云英和蚕豆,秸秆还田等多元替代减少化肥投入,改良培肥土壤,结合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
(三)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成效评价
1.深化施肥调查。综合考虑当地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因素,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通过“施肥监测通”小程序(二维码附后),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
2.科学分析评价。各地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县域基础数据,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系统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充分发挥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作用,建立审核会商机制,搭建科学施肥数据管理平台。
四、资金补助内容
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2号)要求,科学测算补助资金。资金补助内容:
一是对开展施肥调查、田间试验、宣传培训、现场观摩、制作和发放施肥建议卡等给予补助。
二是在“三新”模式集成配套示范中,对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创新服务新模式等给予适当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集成“三新”技术模式,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确定集成技术模式,打造“三新”核心示范样板,树立标牌(样式附后),扎实推进任务落实。
(二)压实工作任务。各地将化肥减量化任务细化到重点区域和主要作物,选择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规范资金使用。强化资金使用监管,按进度拨付资金、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在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中填报进展情况,资金使用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宣传指导。适时组织现场观摩培训会,采取田间讲堂、室内教学、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形式,推进“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和“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行动,强化肥料知识与施肥技术宣传培训与指导,总结遴选“三新”集成配套模式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五)加强督促检查。按季度开展调度,及时掌握任务落实、资金使用、工作进度等情况。适时开展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30个承担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任务的县(市、区)请于2023年6月30日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项目实施方案;每季度末报送项目进展情况;12月20日前报送年度实施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