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30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举行。会上,荔城区委书记杨兴斌就乡村治理典型经验作了交流发言。
荔城区用好“全市一张图”推动乡村治理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积微成著,久久为功。行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荔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深挖资源禀赋优势,拓宽产业富民路径,擦亮人居环境底色,不断丰富和深化“千万工程”内涵,描绘“和美荔城、共富共美”图景。
治理为“基” 书写和美新篇章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别人家的树压到了我家房屋,我怎么锯都有理。”不久前,西天尾镇吴江村的一对邻里因一棵荔枝树起了争执,本是亲睦的“厝边居”生出嫌隙。当地的“厝边居”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介入,多部门联动,化解了这场邻里纠纷。
“厝边居”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挂牌成立2个月以来,派出所每日指挥长、驻所调解员、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以及办案民警在这里常态化开展联合调解,累计调处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93.7%。这是荔城区以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抓手,通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的生动写照。
荔城区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领导力。以村民小组、小区楼栋、个体工商户等为单位,把全区130个村居重新划分网格2053个、增列单元2.3万个,把党支部建在网络上、党小组建到单元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党组织功能延伸到最小治理单元、最后责任主体。围绕“做强乡镇、做实村居”,荔城区将资源要素更多地向村居一级下沉,广泛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等各方力量,汇聚乡村治理合力。
作为中央专项机制办为基层减负观测点和中组部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示范点,荔城区全面开展区领导挂钩联系村居活动,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分赛道争上游”行动,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基层治理协同中心,以线上“一中心连两端”模式,规范督检考、调研、村级组织事务管理等,推动各类检查事项减少52%。
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荔城区贯通58个部门120多个业务系统,汇聚各类数据。在“全市一张图”乡村振兴模块中,落实“三张清单”(发展清单、问题清单、服务清单)、“三表一库”(资产负债表、资源性资产清查表、经营性固定资产清查表,乡村人才库)机制,“一村一档”“一村一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荔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光磊表示,通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根本,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乡村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活力不断迸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提升。
科技为“笔” 打造兴农新支撑仲夏农事忙。在黄石镇清前村,秧苗入田后,荔城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依然忙碌在田头。他们一边仔细察看秧苗生长情况,一边向种植户讲解水肥管理要点,为大家量身定制“科技套餐”。
今年,荔城区已落实早稻面积2000多公顷,其中,机械插秧面积超1400公顷。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一个个科技新场景引人注目。
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凤萍告诉记者,现在使用的智能插秧机只需人工送苗,其他环节在程序设定后全自动作业。这款智能插秧机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系统,配备了平板电脑控制器,可以自行规划最优路径,还可以避障、掉头、转弯,实现智慧农耕。
该区已有7家合作社使用育秧播种生产线。育秧播种生产线自动上秧盘、铺底土、浇水、播种、覆土、叠盘等工序一次性完成,提高耕种效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荔城区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物流等一体建设,建制村通硬化路率、5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荔城区智能化新型农机的使用率也逐步提高。基于北斗、5G技术的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正加快进入农业生产一线。
荔城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志忠介绍,2024年以来,该区引进18台插秧机,其中6台为智能插秧机;引进12台无人机,大力推广水稻无人机植保,普及率九成以上。这些新机具的引入,有力推动了全区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能力。
此外,荔城区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紧抓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机遇,以新技术、新场景为支撑,积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康养、认养农业、共享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已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建设名特优新认证基地11个、绿色食品认证基地4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3个。
民生为“墨” 开辟共富新途径端午假期恰逢“六一”,西天尾后黄社区的共富工坊热闹非凡。扁食工坊、红团工坊、扎染工坊、陶艺工坊等特色工坊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体验。
荔城区后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许丽丽介绍,共富工坊采用“非遗传承人+致富带头人+农户”结对共建、联农带农创收模式,流转居民闲置的房产,并由运营公司统一装修、管理并出租,盘活存量资源,做优“流量”经济,持续放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
荔城区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片区联建、村企联合、村民联户等机制,稳步走好富农、强农之路,开辟共富新途径。
荔城区入选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后,北高镇福岭村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全市首家挂牌出让。
不久前,北高镇福岭村村落景区整村运营正式签约,通过与第三方团队合作,全面整合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等要素,探索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同于过往将整个村庄“无差别”打包的模式,此次福岭村整村运营主要是将村庄公共运营权以及村内、景区内的现有可运营资产进行评估后折算成一个基础价格,以该价格为底价进行公开招投标竞价,最终由上海慕果旅游发展公司竞价成功。接下来,该公司将主要围绕五侯山景区资源进行保护开发,打造一系列精品文旅项目,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荔城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该区积极探索乡村区域化协同发展新路,推进片区联建、村庄联建,北洋荔林水乡片区、梅妃故里片区等2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涵盖3个镇街9个村。组建10个片区化党建联建联盟,策划村集体增收项目百余个,推动村财增收超300万元。据统计,2024年,全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村居15个。
6月2日,一场盛况空前的端午民俗盛宴——莆田市百艘龙舟巡游木兰溪10公里活动在荔城区的玉湖码头启动。龙舟从玉湖驶向白塘湖,途经荔城区的张镇、陡门、荔浦、西洙、莘郊、东阳等多个村居。沿岸荔林葱郁,水清岸绿,游客和网友纷纷点赞荔林水乡美景。
一个个更美丽更宜居更和谐的村庄,见证了荔城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今日荔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酣,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铺展延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