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唐代时期,吴妈信仰包括上自福州下至泉漳山区地带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单是莆仙地区现存五百多座吴妈分灵宫。尤其是宋代朝廷下旨晋封她为“吴圣天妃”和钦赐“护国庇民”宝匾后,吴妈兴角山祖宫香火更加旺盛,灵播各地,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圣神。
路口宫就是吴妈兴角祖宫第一批分灵宫庙26座中的一座,它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卓村。此地古时是通往广业里,北上福州,南下泉、漳、厦等地的驿道三岔路口,故称“路口宫”。其最早建于唐朝末,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由黄岐埔迁至后卓路口重建,距今有760多年的历史了。路口宫祥应庙有块宋代石碑,碑文为《祥应庙碑记》,记载了宋代莆田、泉州与外国贸易的史实。
在西天尾后卓村以及周边乡村,每年的上元节即传统的元宵节,都是以路口宫为中心,统一组织举行隆重的恭请吴圣天妃巡安祈福活动。这一民俗活动共有七境七个自然村二万多人共同参与,规模浩大,盛况感人。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容。如青壮男人抬棕轿赤脚踩踏碳火堆,舞而蹈之、走高跷、十音八乐、故事妆架、游灯龙、戏狮舞龙、跑马游灯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且有神奇、神勇、神秘等地方古老传统的色彩,更有一种对广大台胞和侨胞而言具有传统文化的认同功能,也是维系他们寻根认祖的纽带之一,体现了地方百姓英勇果敢、驱邪挞魔、弘扬正义、祈保安康、追求幸福的一种美好向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018年3月,《吴圣天妃信仰习俗(路口宫上元巡安习俗)》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