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群文专栏 > 非遗保护
脱胎造像,古称夹苎造像或干漆造像、脱胎漆器造像等,是随佛教的发展而兴起的我国特有的造像方法,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始于汉魏,成熟于晋代,盛行于唐时。脱胎漆器造像的主要材料是“生漆”,即天然大漆。其特点是质轻而又十分坚固,不怕强酸或碱性侵蚀,能防潮、防蛀、防腐、防裂,经久耐用而广为推行。林胜标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脱胎漆器造像方面,以崭新的心法、独创一流的技法和超凡的想象力,弘扬了古代传统的艺术魅力。其特点是制作工艺精美;造像形态自然;传统造像手法与漆器工艺的完美结合;大胆创新。
2013年4月,《脱胎造像传统技艺》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月,《林氏脱胎造像技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