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隔离,但我们吃、住都很好,和外界交流也能得到保障。”10月1日,笔者走进荔城区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实地了解隔离点的运行情况和对隔离人员的服务管理情况时,隔离人员蔡先生通过电话告诉笔者。
上午7时,该集中隔离点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工作人员举行庆国庆活动,当升起五星红旗时,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为新中国成立72周年献上特别的贺礼。迎风飘扬的中国红给人以信仰和希望,也让人感受到来自抗疫一线人民的不屈力量,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胜利就在前方!
上午7点30分,笔者在集中隔离点通过监控看到,隔离人员居住的楼层每个房间门口都摆放了一个小凳子,隔离点工作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推着食品车从走廊走过,每路过一个凳子,都将盒饭、矿泉水和垃圾收集袋放到上面,再按下门铃,召唤隔离人员取餐。送完餐后,工作人员再将隔离人员放在凳子下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我们这个隔离点于9月13日设置,是荔城区首个集中隔离点。到目前为止,共接收各类隔离人员239人,14日其中1人核酸检测阳性已送附属医院隔离治疗。” 该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蔡建元向笔者介绍,该隔离点设立之初,主要负责对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随着市内确诊患者“零增长”,现在在点医学观察人员238人集中隔离。
在隔离点一楼,笔者看到,该楼层分为生活、物资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区域。采访中,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隔离点医务人员郑雪梅接听了电话,隔离人员说找不到空调遥控器,并且头晕,可能感冒了。“您屋里是立式空调,没有遥控器,可以直接在机箱上的操作界面上调整温度。您现在体温多少?哦,正常,那您多喝热水多休息,如果还不舒服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治疗。”郑雪梅回复。
已经是上午9点了,在隔离点一楼临时党支部党员活动中心里,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党支部书记蔡建元说,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小组,但大家的初心不临时、党性不临时、责任不临时、作用不临时。将团结一心、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临时党支部会议后已经是10点了,“在房间里隔离14天,谁的心里都会产生烦躁情绪,及时和隔离人员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蔡建元告诉说,为帮助隔离对象缓解紧张、焦躁情绪,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隔离点的医务人员公布了办公室固定座机号和个人手机号,白天通过座机,晚上通过手机对有心理困扰的隔离对象一一进行心理疏导。
“办公室座机和医务人员的手机加起来,我们平均每天要接近百个电话,有的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口干舌燥,但每当听到隔离人员情绪渐渐稳定,更加配合隔离观察,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十分有意义。”医务人员顾俊静接着告诉笔者。
上午12点,隔离点工作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送完餐后说,“工作期间,要全程穿戴全套防护设施,感觉整个人都很笨重。为隔离对象测量体温和送餐时,有时护目镜上都是水气,工作起来很不方便。”
工作人员入驻该隔离点,他们已连续工作了18天。党员陈光勇说,隔离点医务人员24小时在岗,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隔离人员进行相关登记、测量体温、送一日三餐和进行心理疏导等。
“我们会及时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日常小事中传递关爱,在服务过程中与隔离人员交朋友,真正做到隔离不隔爱、不隔情。”蔡建元坚定地说。
“每次我们提出的要求和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医护人员也很难,安抚我们的情绪,跑上跑下,消毒,测体温及送餐和各种生活用品。”
“这么热的天,我们吹空调,而你们穿着‘大白’服,戴个手套。送东西过来时,看到你们汗湿闷红的眼眶,有些心疼。请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谢谢每天跑上跑下为我们辛苦的医护人员!”下午4点,几位隔离期满将要离开的市民亲切地拉着“大白”说道。
遇到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隔离人员,医护人员会对他们进行血压、血糖的监测,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凌晨到达的隔离人员,护士们会及时送上面包、方便面等食品。
一位隔离人员在微博中赞道:“你们默默的奉献,默默的付出,值得身边人好好学习,好好赞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