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荔城区财政局副局长 周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4年区本级财政收支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区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政策机遇,携手同心、同向发力,全力以赴优城市、兴产业、惠民生、保稳定,为推动实现“和美荔城、共富共美”目标提供了坚强财政支撑,决算情况总体较好。根据《预算法》规定,重点报告区本级决算情况:
一、2024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2024年全区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9144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489000万元的100.5%,同比增收2940万元,增长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23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302000万元的104.7%,同比增收15617万元,增长5.2%;上划中央收入17520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187000万元的93.7%,同比减收12677万元,下降6.7%。
经上级财政部门审定的2024年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51413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及一般转移支付财力335727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9176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4896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9992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24904万元),调入资金71151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80万元,上年结余50703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及债务还本支出444538万元,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624万元(含对镇街转移支付48675万元),增长10.2%;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914万元,增长34.8%。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51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5081万元。当年度实现收支平衡,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范围之内。
(二)2024年区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1.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调整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498841万元,安排支出498799万元,调出资金0万元,当年度收支结余42万元。
2024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9144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489000万元的100.5%,同比增收2940万元,增长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23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302000万元的104.7%,同比增收15617万元,增长5.2%;上划中央收入17520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187000万元的93.7%,同比减收12677万元,下降6.7%。
2024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46545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及一般转移支付财力287052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9176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4896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9992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24904万元),调入资金71151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8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50703万元。
2024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及债务还本支出39586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094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91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514万元。
2024年滚存结余5508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5081万元。当年度实现收支平衡,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批的盘子之内。
2.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4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211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收入29184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14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40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04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21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01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3254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48621万元,收入合计433410万元。
2024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1485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52907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54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95万元、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172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9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03052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68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支出4047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96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041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上解上级支出252万元,调出资金5584万元,支出合计421102万元。
当年结余12308万元,上年结余159108万元,累计滚存结余171416万元。
3.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2024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881万元(妈祖工艺城、荔城区商业集团上缴),完成调整后预算收入12630万元的38.6%;上级补助收入18万元;2024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支出30万元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4900万元,上年结余78万元,年末累计滚存结余47万元。
4.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4年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1198万元,完成预算收入64905万元的94.3%,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71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484万元。
2024年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672万元,完成预算支出61238万元的99.1%,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333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7333万元。
当年结余526万元,上年结余5778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8306万元。
(三)2024年财政决算有关情况说明
1.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年初余额138134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23712万元,专项债务1157632万元)。当年增加债务28351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4896万元,专项债务248621万元);当年偿还债务572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6518万元,专项债务40700万元);年末债务余额160764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42090万元,专项债务1365553万元)。债务规模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总债务限额162801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56659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371353万元)之内。
2.当年上级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
上级一般公共预算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9176万元,当年已支出4750万元,清理收回25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926万元。
上级政府性基金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10130万元,当年已支出93158万元,清理收回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6972万元。
3.国有资产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数305个,编制人数9636人,其中:公务员538人;实有人数10117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936526.9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46990.10万元,占15.69%;无形资产5534.76万元,占资产总额0.59%;固定资产224386.93万元,占资产总额23.95%;在建工程18693.95万元,占资产总额2%;公共基础设施525240.99万元,占资产总额56.06%。净资产合计803105.34万元,负债总计133421.66万元。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发挥财政职能,服务发展大局
1.挖潜增收,地方级收入稳中有升。盯紧全年目标任务,多措并举组织收入。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坚持精准分析,深度挖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49.14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62亿元,同比增长5.2%。
2.用好增量政策,使用债券助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2024年,我区累计争取债券资金28.3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资金16.4亿元(新增一般债券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5.4亿元)。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持了全区项目建设,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助企纾困,壮大市场主体。2024年及时兑现企业补助资金共计882.51万元,其中工业发展补助309.68万元,第三产业补助572.83万元。资金重点投向农贸市场改造、“六稳六保”商贸服务扶持、“全闽乐购约惠荔城”汽车促消费等领域,既有效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又显著增强了消费市场活力。通过精准施策,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提质增效,又通过促消费活动带动了市场回暖,为区域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双重动力。
4.有保有压,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确保只减不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压减非必要支出。另一方面兜牢“三保”底线,财政部门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亿元,比上年同期38.1亿元增加3.9亿元,增长10.2%,安排民生支出34.9亿元,占比83.1%,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在重点支出中,科技支出2701万元,同比增长52%;卫生健康支出40937万元,同比增长9.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311万元,同比增长144%。
(二)强化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感
1.健全困难群众保障机制。开展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统一城乡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孤儿基本保障生活水平等困难群众保障机制,截至2024年底,已对全区7322人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贴共计9817.31万元;购买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服务192.02万元;80岁以上老人98人发放高龄补贴10.97万元;优抚对象及老年士兵3818人发放抚恤补助金3133.93万元,有力保障了各类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
2.着力保障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加大生均经费投入。2024年共拨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7535万元、学前教育公用经费861万元、普通高中公用经费1346万元。二是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将教育类项目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和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学校校园质量提升,2024年学校建设改造类预算内支出5290万元。三是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截止2024年底,核定义务教育阶段符合资助政策的建档立卡等困难学生3481人次。
3.进一步完善医疗健康保障。全年投入卫生健康事业支出40937万元,同比增长9.6%。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补助,支持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村卫生所建设,安排资金用于荔城区中医院新院区建设。
4.推进文化事业建设。2024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975万元,其中:莆田木兰溪马拉松活动509万元,福建省传统武术展演大赛项目经费50万元,文物保护支出43万元,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资金16万元,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30万元等,有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5.全面落实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惠农惠民政策,严格按程序办事、依法理财,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财政资金问题的发生。2024年全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支出824万元、农机购机补贴资金82万元、移民直补资金94.62万元、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68.25万元。
6.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2024年污染防治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支出5152万。
(三)强化监督管理,严守风险底线
1.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按照省定标准,我区2024年“三保”需求151524万元,其中:保工资65100万元,保运转2788万元,保基本民生73636万元。2024年全年我区“三保”支出数189700万元,其中:保工资107282万元,保运转3915万元,保基本民生78503万元。我区支出数已足额覆盖省定标准。
2.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一是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通过债务率等风险评定指标,对债务风险和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对接上级财政部门,争取中央、省级增量政策支持,有力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大力支持平台公司隐债化解,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三是加强债券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券资金及项目管理,用好用活政府债券资金,正确处理好防风险和促发展关系。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支出责任,以项目为根本,抓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3.严控一般性支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会议、培训、差旅、因公出国(境)等经费管理办法,从严从紧控制上述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持续精简规范各类节庆、展会、论坛活动,逐步压减编外人员支出规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4.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2024年全区共安排预算资金54.4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资金30.7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17.6亿元、社保基金预算6.1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0.003亿元),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范围,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监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同时组织对2023年度的支出的项目预算资金66.11亿元(含上级转移支付)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对脱贫攻坚、校舍安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开展重点评价。
5.加大财政评审力度。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以服务政府投资项目、提高财政监管水平为目标,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2024年共审结区级财政投资工程项目28个,总送审造价为29.58亿元,审定造价为28.53亿元,净核减造价为1.05亿元,平均核减率为3.55%。
6.强化国资管理。一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出租出借、处置等国资管理制度,加大文件的宣传解读及业务培训,2024年累计培训约200人次。二是夯实资产管理基础,落实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提升资产数据质量,持续推进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业务环节的衔接机制。三是统筹资产盘活利用。建立资产盘活长效化工作机制,统筹利用资产调剂、出租、出让等盘活方式,不断提升资产资源统筹能力和资产运营收益。2024年6月我区成立区资产资源管理工作专班,梳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资源。2024年线上公开拍卖两处行政事业单位房产。
总的来看,2024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复苏乏力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增长动能不足,可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二是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态势明显,重点领域保障需求持续增加,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凸显;三是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切实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促进我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