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莆田市荔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莆田市荔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海西建设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按照“六个坚持”的发展要领,紧紧围绕“一区两地三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奋战150天,全力推进‘533’重点工作”活动,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3%,增长16.9%(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13亿元、95亿元和50亿元,分别增长4.0%、19.7%和14.2%。财政总收入达到16.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5.5%,增长33.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15亿元,完成预算的109.4%,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6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7%,增长26.2%。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268.6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增长2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8.6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8%,增长29.3%。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9家,规模以上企业数突破300家,达到305家。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以鞋服城、才子服装、协丰鞋业为核心的鞋服产业、以工艺美术城为核心的工艺美术产业、以华隆机械、三棵树为核心的机械化工产业、以闽中有机食品、兴安药业为核心的食品医药产业和以泰盛彩印包装、鹏飞彩印为核心的印刷包装产业。
(三)城市建设有新突破。一是形成综合交通网络。福厦铁路、福泉高速拓宽(荔城段)建成通车,黄北大道(二期)竣工;向莆铁路荔城段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支线建设进展顺利;黄北大道三期、莆兴路二期、物流1#、2#路等疏港道路有序推进,城市交通干道加快建设,东园路、文献东路全线贯通,延寿路、东圳路等完成“白改黑”工程。二是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省运会体育场馆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城区供水、供电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三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护城河三期、五期、西庚片区、谊来印象等20个住宅小区建设进展顺利,福泉漳高速路拓宽安置房、向莆铁路安置房等建设加快推进;启动新区政中心前期工作,完成木兰溪南岸滨江新城片区规划。四是小城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天尾省级小城镇总体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已通过审查论证,磐龙山庄项目正在招商,溪白片区改造、总部经济区完成规划,正在土地报批等;北高市级小城镇完成总体规划,已上报市政府审批。五是城市管理有新提高,城市面貌更加绿化、美化、亮化。
(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02个列入区计划管理项目完成投资99.76亿元,增长60.0%,其中150个在建重点项目实现投资87.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3%,55个预备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1.7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3%。“五大战役”奋战150天实现投资42.81亿元,完成奋战目标的124%,黄北大道二期、污水处理厂一期等52个项目按计划竣工或投产,闽中食品工业园、三棵树年产50万吨水性涂料基地等75个项目新开工。项目策划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策划项目105个,其中65个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三级项目库”建设有序推进,保持项目库滚动储备项目300个以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家和省发改委发文补助我区项目有39个,补助资金达5072.57万元。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个,闽中食品工业园、惠好海峡国际商贸城两个投资上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9.9%,增长130.7%;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完成年计划的138.1%,增长60.2%。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43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34.4%,增长33.1%。在第八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我区成功对接项目189项,总投资32.7亿元,均创历届新高,居全市前列。“9·8”投洽会签约项目12个,投资总额3.56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77个,投资总额57.32亿元。
(六)商贸服务繁荣发展。沃尔玛、东百、新华都等一批大中型商场超市开业,旷远、海源等一批星级酒店营业,正荣时代广场、三信金鼎广场投入使用,建材、家具、灯具、电器、汽车等消费品市场交易活跃。形成以福厦铁路中心站、商贸物流园为中心的黄石物流经济圈;以莆田新汽车站为中心的车站综合经济圈;以正荣时代广场、三信金鼎广场等为中心的旧城区商贸经济圈;以体育中心、莆仙大剧院等为中心的文化休闲经济圈;以南少林旅游区、旧福厦路沿线汽贸等为重点的旅游贸易经济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5.8%(统计口径变化),增长27.5%。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25元,完成年计划的99.0%(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幅不高,增幅低于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86元,完成年计划的101.0%,增长12.1%。
(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北高自来水厂完成扩建,西天尾、新度、黄石自来水厂管网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南北洋海堤黄石段、北高冲沁海堤、林宅坑海堤、美兰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改善农村交通网络,全年硬化农村公路30公里,改造危桥14座。推广示范农业“五新”技术和“猪-沼-藻”等循环农业技术;整治畜禽污染,全区共拆除禁养区养殖场409座,面积14.7万平方米。进一步发挥闽中有机食品、新美蔬菜、鑫峰食品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92亿元,完成年计划109.6%,增长4.3%。
(八)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加大科教文卫投入,实施拱辰、镇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改扩建西天尾、新度、北高、黄石四个卫生院;巩固提高“双高普九”,加快莆田四中旧校区改造、莆田二十四中教学楼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荣获省级“知识产权强区”和省第四届“科普先进区”称号;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8.9%。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90.8%。加强“五五”普法工作,荣获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强化农产品源头治理,建设“食品安全工程”。积极开展康复救助、环境卫生整治、河道清淤、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助学助教、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等工作。荔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配套污水管网铺设47公里。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5.74‰。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建设“平安荔城”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总体上看,2010年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产业集聚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税源结构不尽合理;项目建设用地、用工、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更加突出;影响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主要任务与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要按照市委“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发展战略和区委“率先跨越,宜居荔城”目标任务,牢牢把握“12345”的发展重点,强化举措、统筹安排、奋力拼搏,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实现经济质量和总量再上新台阶。
201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23.4%(现价,下同);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5%;
——工业总产值342亿元,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2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2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27.9%;
——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78亿元,增长2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增长30.5%。
——外贸出口总额4.92亿美元,增长11%;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8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2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280元,增长1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开门红,要着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壮大。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各项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提速工业发展。一是完善规划修编。完成西天尾镇产业发展规划和省、市级试点镇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审议工作,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做好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并组织实施;密切跟踪兴化湾南岸发展规划编制进程,启动北高作业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荔城经济开发区、黄石工业园区路网,实施九华大道一期二期、星峰路、环园东路和宁海路、金马路、道山南路等园区干道。三是依托工艺美术城、鞋业服装城、闽中食品工业园和三棵树涂料基地,规划建设国家级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国家级鞋服产业基地、国家级食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级化工建材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四是深化品牌战略,依托“5·18”、“6·18”、“9·8”等平台,帮助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改创新;协助企业申报一批著名、驰名商标。五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健全政银企互动平台,提升区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运作水平,探索破解融资难题,争取在信贷规模、授权授信方面获得更大支持;建立健全劳务输入、企业用工培训、保障机制、改制上市等服务体系。六是贯彻落实省、市节能减排降耗工作部署,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二)着力推进项目工作再创佳绩。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13个,其中在建项目166个,年度计划投资104.7亿元,预备项目65个,年度计划投资21.4亿元,前期项目82个,概算投资264.3亿元。继续实行“四个一”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对照项目关键节点和季度、年度工作目标,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竣工或投产项目90个、新开工项目120个。二是全面推进“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强化责任,持续攻坚,确保完成“五大战役”年度目标。三是加强项目策划工作。按照福建省三级项目储备库的建设要求和“投产一批、策划一批、转化一批”项目滚动发展要求,健全项目策划储备工作机制,全年策划项目100个,确保区项目库滚动储备300个以上项目。四是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工作。抓紧开展兴化湾南岸北高作业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与央企、省企的对接合作,积极引进核电装备制造项目、大功率风机等设备制造项目。五是围绕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投向,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三)着力推进宜居荔城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黄北大道三期、莆兴路二期、物流1#、2#路、壶公路一期、涵港大道仕方桥至惠下段等疏港道路建设;推进荔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二是保持房地产开发持续发展。加强服务,推动磐龙山庄、溪白片区、高佳房地产二期、观桥佳园、水晶枫景、三迪城市花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进行,启动滨江新城(玉湖片区)建设,打造莆田新城区。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黄石旧街、护三和护五安置房、七境片区、鞋服城片区、南郊濠浦片区等项目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黄石商贸物流园建设,做强做旺工艺城和鞋服城市场,加快海峡国际商贸城、建材家居城、顺天通汽配城、德胜兴汽车城及双赢物流、鹭燕医药物流建设;启动荔城综合商务区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服务业水平。五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启动莆田市西天尾总部经济区建设,完成总部经济区前期工作及基础设施,争取招商3-5家企业总部入驻并开工建设。六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开展南少林-紫霄-九华山景区建设,编制五侯山旅游景区等专项规划。七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深化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等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着力推进招商引资上新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民资回归工程。落实《荔城区投资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环境资源效益。二是做好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契机,积极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台湾化工、电子信息、先进机械制造产业向我区转移。三是加强投资项目跟踪服务。抓好项目前置审批等工作,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做深做细“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各类经贸活动,进一步提高成效。五是加大商业旺铺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大型零售百货企业、大型综合超市的连锁经营,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六是充分利用全区现有标准化厂房和闲置厂房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招租力度,引导资金技术密集型、资源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入驻。
(五)着力推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一是扶持壮大骨干企业,稳定重点税源。扶持壮大鞋革服装、工艺美术、机械化工、食品医药、印刷包装五大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加大对协丰鞋业、才子服装、永恒珠宝首饰、协丰模具、三棵树涂料、闽中有机食品、泰盛包装彩印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区稳定的骨干财源。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培植新型财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优质企业,促进新兴骨干财源的形成;扶持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纳税大户,带动税源的发展壮大,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夯实地方税源。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等与工业企业相配套的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促进商贸流通,不断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四是做好商业地产经济,整合已建、在建商业店铺,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加快形成专业市场和商场超市,培植后续税源。五是做好品牌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兴企,争创名牌,积极支持三棵树企业上市。六是要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行业管理。
(六)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闽中有机食品、新美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资技改扩建,建成闽中食品工业园等一批加工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到外地创办生产基地。二是鼓励发展设施农业,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栽培,进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升食用菌生产加工水平,逐步培育一些国内知名的农业区域品牌。三是培育特色农业。扶持壮大一批具有传统农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专业村,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名品向名牌转变,名牌向产业转变,提升“一村一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四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以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为重点,实施“科技入户”、“科技致富”工程。五是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着力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六是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区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菜篮子”供应保障能力。
(七)着力推进社会和谐。一是办好办实惠民实事。强化举措,全力推进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和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等十大类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推进中小学创建省级达标校工作;加强学前教育,加快推进17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三是加快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创建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活动,继续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全面完成四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建设及区中医院迁建。四是继续建设农村文化站和文化示范村,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进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五是落实计划生育国策,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六是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覆盖面;继续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430套。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文明城区”申报和建设;加强“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九是持续推进创建“平安荔城”活动,继续做好公检法司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全区上下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在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确保荔城科学发展、率先跨越,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附件一:荔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
附件二:荔城区2011年分类项目情况表
附件三:荔城区2011年镇街项目情况表
附件四:荔城区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情况与“十二五”预期目标表
附件五:荔城区2005-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示意图
莆田市荔城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11年2月20日印
附件一:荔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
|
指 标 名 称 |
计算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
|
实绩数 |
比上年增长% |
预期目标 |
增长% |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58 |
16.9 |
195 |
23.4 |
|
|
第一产业 |
亿元 |
13 |
4.0 |
13.8 |
6.0 |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95 |
19.7 |
115.2 |
21.3 |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50 |
14.2 |
66 |
32.0 |
|
|
二、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268.67 |
28.1 |
342 |
27.3 |
|
|
规模以上工业 |
亿元 |
248.67 |
29.3 |
322 |
29.5 |
|
|
规模以下工业 |
亿元 |
20 |
- |
20 |
- |
|
|
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元 |
21.92 |
4.3 |
23 |
5.0 |
|
|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101.66 |
26.2 |
130 |
27.9 |
|
|
五、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4.43 |
33.1 |
4.92 |
11 |
|
|
合同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9 |
130.7 |
1.2 |
_ |
|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38 |
60.2 |
0.8 |
_ |
|
|
六、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6.35 |
33.3 |
20.5 |
25.4 |
|
|
地方级财政收入 |
亿元 |
10.15 |
41.9 |
12.78 |
25.9 |
|
|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68.97 |
27.5 |
90 |
30.5 |
|
|
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人 |
20025 |
9.9 |
22428 |
12 |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人 |
8286 |
12.1 |
9280 |
12 |
|
|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5.74 |
- |
7.5 |
- |
|
说明:1、2010年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
2、2011年增长速度按现行价格计算。
附件二: 荔城区2011年分类项目情况表
|
内容 类型 |
在建项目 |
预备项目 |
前期项目 |
||||||||
|
个 数 |
总投资 |
年度计划 投资(万元) |
计划竣工或投产项目数(个) |
个数 |
总投资(万元) |
年度计划 投资(万元) |
个数 |
概算总投资(万元) |
|||
|
小计 |
续建 |
新建 |
|||||||||
|
基础设施类 |
21 |
8 |
13 |
237710 |
100430 |
13 |
3 |
7400 |
3300 |
6 |
131440 |
|
工业类 |
36 |
18 |
18 |
425490 |
164240 |
18 |
25 |
88500 |
40000 |
17 |
1159500 |
|
商贸类 |
21 |
7 |
14 |
583100 |
199100 |
8 |
4 |
50000 |
5000 |
18 |
280000 |
|
城建、房地产类 |
49 |
29 |
20 |
1694300 |
488600 |
20 |
23 |
2781600 |
141500 |
27 |
809700 |
|
社会事业类 |
28 |
7 |
21 |
105380 |
73920 |
17 |
8 |
95600 |
22500 |
11 |
243500 |
|
农林水类 |
11 |
6 |
5 |
30470 |
21090 |
10 |
2 |
5600 |
2100 |
3 |
18500 |
|
全区合计 |
166 |
75 |
91 |
3076450 |
1047380 |
86 |
65 |
3028700 |
214400 |
82 |
2642640 |
注:本表仅指拟列入计划管理的项目,不包含荔城辖区内市属重点项目和服务中心跟踪的项目
附件三: 荔城区2011年分镇街项目情况表
|
内容 镇(街) |
在建项目 |
预备项目 |
前期项目 |
||||||||
|
个 数 |
总投资 |
年度计划 投资(万元) |
计划竣工或投产项目数(个) |
个数 |
总投资 |
年度计划 投资(万元) |
个数 |
概算总投资(万元) |
|||
|
小计 |
续建 |
新建 |
|||||||||
|
西天尾镇 荔城经济开发区 |
42 |
18 |
24 |
618330 |
215780 |
21 |
11 |
315300 |
29300 |
16 |
361600 |
|
黄石镇 黄石工业园区 |
32 |
16 |
16 |
510700 |
173200 |
15 |
18 |
75100 |
31500 |
23 |
394300 |
|
新度镇 |
15 |
7 |
8 |
339930 |
114650 |
7 |
11 |
160100 |
35500 |
10 |
297000 |
|
北高镇 |
5 |
2 |
3 |
88790 |
44290 |
2 |
1 |
30000 |
2000 |
6 |
90500 |
|
镇海办 |
15 |
5 |
10 |
920500 |
144500 |
6 |
7 |
245000 |
44500 |
7 |
79600 |
|
拱辰办 |
34 |
19 |
15 |
320700 |
246800 |
20 |
6 |
154600 |
29000 |
14 |
285800 |
|
区直部门 |
23 |
8 |
15 |
277500 |
108160 |
15 |
11 |
2048600 |
42600 |
6 |
1133840 |
|
合计 |
166 |
75 |
91 |
3076450 |
1047380 |
86 |
65 |
3028700 |
214400 |
82 |
2642640 |
注:本表仅指拟列入计划管理的项目,不包含荔城辖区内市属重点项目和服务中心跟踪的项目
附件四:荔城区2005年和“十一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表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5年统计数 |
“十一五”规划 |
“十一五”实绩 |
十二五规划 |
2011年 |
||||
|
预期目标 |
年均 增长% |
完成数 |
年均 增长% |
预期目标 |
年均 增长% |
预期数 |
增长% |
|||
|
1、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8.15 |
138 |
18.9 |
158 |
22 |
400 |
20.4 |
195 |
23.4 |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7.86 |
9 |
2.7 |
13 |
5 |
16 |
4 |
13.8 |
6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33.67 |
79 |
18.6 |
95 |
23 |
212 |
17.4 |
115.2 |
21.3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6.62 |
50 |
25.3 |
50 |
25.3 |
172 |
28 |
66 |
32 |
|
三次产业结构 |
13.5:57.9:28.6 |
6.5:57:36.5 |
8.2: 60.1: 31.7 |
4:53:43 |
7.0:59.1:33.9 |
|||||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元/人 |
12800 |
27880 |
|
32200 |
75000 |
40000 |
|||
|
2、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83.76 |
200 |
19 |
268.67 |
26.3 |
620 |
18.2 |
342 |
27.3 |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
亿元 |
66.39 |
180 |
23 |
248.67 |
30.2 |
600 |
19.3 |
322 |
29.5 |
|
规模以下工业产值 |
亿元 |
17.37 |
|
|
|
|
|
|
20 |
- |
|
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元 |
12.59 |
15 |
3.5 |
21.92 |
11.7 |
26 |
4 |
23 |
5 |
|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20.86 |
5年累计150 |
|
5年累计350 |
37.4 |
5年累计700,力争800 |
130 |
27.9 |
|
|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9.1 |
40 |
15.9 |
68.97 |
29.3 |
248 |
29 |
90 |
30.5 |
|
6、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46 |
5年累计8 |
5年累计13.3 |
5年累计25 |
4.92 |
11 |
|||
|
合同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06 |
年均6000万美元 |
年均10000万美元 |
年均1.5 |
1.2 |
- |
|||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0.59 |
年均5000万美元 |
年均8950万美元 |
年均1.5 |
0.8 |
- |
|||
|
7、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3.82 |
9 |
18.7 |
16.35 |
33.7 |
42 |
20.8 |
20.5 |
25.4 |
|
#地方级财政收入 |
亿元 |
1.87 |
4.5 |
19.2 |
10.15 |
40 |
24 |
19.3 |
12.78 |
25.9 |
|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人 |
11069 |
14800 |
6 |
20025 |
12.6 |
3.5万以上 |
10%以上 |
22428 |
12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人 |
4742 |
6300 |
6 |
8286 |
11.8 |
1.4万以上 |
10%以上 |
9280 |
12 |
|
9、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37 |
控制在7‰以内 |
7‰以内 |
- |
控制在8‰以内 |
7.5 |
- |
||
|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102 |
3左右 |
3左右 |
3左右 |
3左右 |
||||
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