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天尾镇安特小区,这里鸟语花香,地上干净整洁。“党员楼栋长”、“党员网格员”随时随地为居民提供 各类服务,他们已成为西天尾镇的“党员名片”,足迹遍布辖区各个角落……当地居民纷纷点赞:小网格发挥出大能量!大家的安全感、幸福感倍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镇将基层治理落实到最小治理单元,让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延伸到楼栋,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安特小区第一单元12号楼单元长邓彩霞介绍说,她每天都会在责任区域内走上两三趟,专门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提供个性化服务。别墅区单元长游国柱告诉记者,东星社区向群众发放服务群众联系卡,居民有事情可以随时找人帮助解决。为了方便联系,小区还设立微信群,大家有事情在微信上“吱”一声就行了。
西天尾镇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22个,党员2719名。全镇共27个小区,其中开放式小区10个,商品房小区12个,安置房小区5个,共有小区楼栋295栋。镇党委政府注重统筹整合物业办公用房、公共活动区域等空间,鼓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合署办公,形成“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长”的小区党建格局。目前已建立13个小区兼合式党支部,选出560个小区楼栋长(双楼长),建立起295个楼栋单元微信群。
该镇将“近邻”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理念,探索利用“三长一支部”管理模式,打造网络化基层治理格局,让服务群众变得随手可得。该镇坚持“把格划好、把人选好”的理念,打破原有网格过大、物理化的网格格局,探索将网格划分精致化、扁平化,构建层级清晰、职责明晰、分工明晰、快速响应的运作架构,做到指挥便捷、反应快速、运作高效。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东星社区总人口有4328人,其中外来人口9600人,党员192人,店铺352家,辖德信小区(开放式小区),安特商品房、安置房等。东星社区是个典型的城中村,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为了改变“村干部忙得团团转,普通党员没事干”的局面,东星社区按照“法人主体自治”原则,全村按照自然村落、小区、学校、事业单位等不同类型进行网格划分,全村共划分出92个网格,124个单元。以党建引领网格建设的模式成立“党建+网格”,设置网格长和单元长,按照“就近便利、自愿报名、组织考察”原则,推选出30多名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党员单元长,配合党支部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纠纷调解、健康医疗、治安巡查等。
网格站长陈元国介绍说,正是依托网格的精细化服务,让居民倍感温馨。网格员是社区居民的“服务生”,时刻将居民的需求牢记于心,真心服务、耐心付出,才能把老百姓千差万别的问题做实、做好、做到位,让社区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当前,网格主要按照安全生产、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突发事件、土地两违、矛盾纠纷八大板块。东星社区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已化解28件矛盾纠纷,网格站人员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成立5支队伍,负责卫生消杀、入户核酸居家健康监测摸排、党员先锋岗卡口值守及疫情防控宣传等。如租在沟尾街的一外来户,属于居家监测,晚上小孩生病,家长打电话请求社区帮忙叫医生,不一会儿,医生就上门为小孩看病。
目前,该镇按照“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重合”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党建引领 夯基惠民”行动,通过整合不同主体的治理资源,实现多主体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社区负责、社会参与、整体联动、多元治理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把党的建设工作充分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推动末端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别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以一网一格一群人,一举一动为民心为工作指引,以小区党建服务站为载体,以单元为依托,以居民需求为抓手,进楼宇、入家庭,以小网格聚起大民生,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打造“温暖西天尾”网格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