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度镇龙头村储粮站改造后拟对外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将近11万元;西天尾镇下垞村已实施6期光伏发电项目,增收33.95万元;北高镇福岭村、埕前村成功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荔城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荔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各级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多途径、全方位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有效盘活绘新篇
在新度镇龙头村,储粮站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该储粮站占地面积约2亩,建筑面积约770平方米,系村集体资产,年久失修。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储粮站翻建项目被列入荔城区2024年度1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之一,投入资金进行改造。目前,该项目已全面竣工并完成验收,拟于近期公开对外招租,成功出租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左右。
思路决定出路。2024年以来,龙头村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有效盘活闲置山地面积约156亩,年可新增集体收入约24万元;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小葱、香蕉等特色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
集体资产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压舱石”,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荔城区探索推行自主承包经营、“村集体+土地托管”、租赁经营、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投资等多种模式,持续释放“沉睡”资产的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西天尾镇吴江村集中流转村民古厝共580平方米,目前正洽谈招商入驻事宜,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黄石镇下江头村整合村集体边角地、零散荒地租赁给种植专业户,每年为村集体创收9.36万元。镇海街道英龙社区通过出租辰门兜市场经营权,与物业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每年可增收20.9万元。拱辰街道长丰村将1608平方米的空地改造成市场,统一出租,每年可增收1.97万元。
特色产业促增收
走进西天尾镇下垞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映入眼帘,路边设置标准化配网设备。下垞小学和村委会楼顶的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下垞村位于西天尾镇西北部,处于荔城、城厢、涵江三区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年轻劳动力外流,产业结构单一,此前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2018年,村“两委”多方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利用村委会楼顶建立第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年创收近3.9万元。截至目前,该村已成功实施6期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凭光伏发电项目,增收就达33.95万元。这是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无独有偶,北高镇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国家电力公司签订购售电协议,以约定电价出售,创新收益渠道,预计每年可增收2.1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荔城区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相互联结,充分挖掘本地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成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北大村立足荔林水乡等资源禀赋,推进后黄南洋风情文创综合体等项目,招商引入第三方运营,发展民宿、休闲街区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居民就近就业。
新度镇青垞村与宝胜村、沟口社区组建联村党委,串点成线,策划“壶山兰水韵悠长”路线(“下横山村—沟口社区—青垞村—宝胜村—大坂村”),共同探索做好生态旅游这篇文章。
记者了解到,2024年、2025年,全区共实施17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用于翻新改造村闲置资产等。其中,7个项目已竣工,通过督促出租或招商入驻实现增收;10个项目正在建设或招标中。
数字赋能助发展
北高镇福岭村通过“数字地图+清单流转”模式,将1117平方米用地入市事项转化为可视化问题清单,借助“全市一张图”平台实现多级协同,在9个月内完成从清单流转到土地拍卖的全流程,最终以107万元成交,为村集体增收75万元,为全市首例。
目前,福岭村已成立莆田市福岭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下一步,拟采取村集体+村民旅游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及其他社会资金参股的方式,开发建设“五侯酒店”。
在福岭村“破冰”的示范带动下,北高镇埕前村也将村里闲置多年的旧粮站地块列进入市计划。埕前村党支部书记叶国锋介绍,埕前村通过“复制”经验,仅用5个月即走完全部流程,以785万元成功出让面积达3983平方米的旧粮站地块,成为莆田市第二宗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荔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光磊介绍,这一高效的推进过程,充分展示了“全市一张图”平台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中的强大优势和重要作用,也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今年以来,荔城区以市委组织部开展“全市一张图”推进乡村振兴“晾晒比”活动为契机,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进行“亮单晒绩”。
拱辰街道东阳村研学基地项目通过平台流转服务清单后,各级部门协调推动项目,下达60万元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用于改造旧东阳小学,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新度镇青垞村实现“党建+生态+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万元。
接下来,荔城区将以“和美荔城、共富共美”为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深挖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产业富民路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奏响村集体经济发展“奋进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