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22个“一件事”套餐服务;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建立“大前期办”工作机制;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模式……荔城区发改局强化担当作为,推动实现审批提质、项目提速、发展提效。
今年以来,荔城区发改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在营商环境、项目落地、服务效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赋能政务服务提质效
10月30日,在荔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前来办理项目审批的陈先生发现,原本需要跑多个窗口、提交数十份材料的审批流程,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结。他说,以前要来回跑四五次,现在可以线上办,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这一变化得益于荔城区正在深入推进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改革。区发改局以“专班统筹链、流程优化链、数据共享链”三链协同为牵引,联合相关部门打通审批堵点,推动政务服务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一件事”线上服务专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等证照材料均可在线获取,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不久前,“莆田市建筑资源再生绿色综合体项目”成为全区首例采用该模式获批的项目,从申请到核准全程线上办理,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改革不仅是流程再造,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荔城区发改局局长翁凌晖表示,通过推行“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全区2409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置无差别全科综合窗口,实现从“专科型”向“全科型”转变。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全程无纸化办理让企业体验到了“荔城速度”。依托莆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仅需1天,多项审批事项最快当天办结,从立项到开工用时压缩至3个月内。
从“跑多次”到“不用跑”,从“纸质堆”到“无纸化”,一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了“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区已推出22个“一件事”套餐服务,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办理8万余件。
项目为王发展动能更强劲
驱车行驶在玉湖新城,宽阔道路纵横交错,“两馆一宫”坐落湖畔,新建安置小区错落有致。木兰溪体育公园内,居民在休闲锻炼。“以前是城郊村落,现在变成宜居新城,孩子上学、老人就医都方便多了。”张镇安置区居民李建说。
作为荔城区全力打造的城市新名片,玉湖新城规划用地7521亩,目前已交付1.4万多套房屋,砺志学校、中山中学荔浦校区、第四实验小学等学校已投用,7万多名居民在此安居乐业。荔城区中医院、木兰溪体育公园南区等配套项目正加速完善。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荔城区发改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积势蓄能。
不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业园区的发展同样热火朝天。在鞋材加工集中区,鑫昌鞋材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个规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园区,已出让9个工业地块,重点引进鞋材配套企业,将打造成为集鞋材生产、研发、仓储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位于黄石镇的黄石小微产业园,多家企业已投产见效,5条新建道路打通脉络,一个专为成品鞋中小微企业打造的园区加速成型。
今年,全区安排重点项目360个,总投资约20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3亿元。“区里创新建立‘大前期办’工作机制,整合前期办、重点办等六个办公室职能,实现‘六办合一’,形成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荔城区发改局副局长郭美娟表示,该局还强化数字赋能,加强镇街部门协同配合,助力项目攻坚。
服务护航绿色发展增效能
今年国庆假期,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以“宋韵闽风 烟火莆田”为主题,推出系列文化活动,创下41.7万人次客流纪录,3次获央视聚焦报道。
街区保护提升、焕新重生的背后,是荔城区发改局精准对接上级政策、全力争取资金支持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累计获批上级补助项目9个、额度11.79亿元,涉及鞋材加工集中区产业园建设、玉湖新城埭里片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等项目。其中,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获得1.73亿元上级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的到位,让历史建筑重焕生机,带动了周边消费增长,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该局创新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模式。在荔城经济开发区,台资企业三箭塑胶五金公司体验到了“五即”审批服务带来的便利。公司厂房建设项目实现“五证同发”,全部手续办理用时不到一个月。该局出台《荔城区“办事不出园区”政务服务实施方案》,梳理涉企事项53项、民生事项44项,构建起全周期帮办代办服务体系,让企业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局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指导荔城经济开发区成功获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方案,推进余热余压回收、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翁凌晖表示,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该局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规划引领、改革攻坚、项目带动、服务提质四大主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有效投资提质增效,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荔城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