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生产情况
预计全区农作物8.05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0.03万亩、蔬菜7.8072万亩、油菜0.0405万亩、瓜果0.0587万亩、花卉0.1158万亩;优化畜牧生产结构,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5.3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6541万头,家禽存栏67.56万羽;出栏生猪7.0714万头,出栏家禽134.5万羽,肉蛋总产量12780吨。
二、农业工作重点及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一)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1.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对莆田市荔城区丰隆农机专业合作社、莆田市荔城区黄石华农家庭农场、莆田市荔城区国平农业种植家庭农场和莆田市荔城区清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4个水稻规模种植主体建设2025年荔城区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展开验收,示范片面积约1643亩,落实关键技术面积7271.5亩次,项目示范片平均亩产685.68公斤,比2025年荔城区早稻平均亩产447公斤增238.68公斤,增幅53.40%;
2.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一是开展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在新度镇阳城村实施田间肥效试验1个——结球甘蓝(2+X)总氮控制田间试验。二是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今年以来共推广种植绿肥2.55万亩,推广有机肥11.7万亩次,实施秸秆还田1.32万亩。三是做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全区已设立的2个省级、2个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继续开展土壤养分监测工作,对4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田间监测、生产情况观察记载等进行指导。四是稳步推进我区“三普”工作。落实2025年荔城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预算经费109万元;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省级验收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评价工作。
3.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是病虫监测工作。开展螟虫冬后虫口基数及病虫害田间调查工作,发布病虫情报9期,约1800份;开展花生等新增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早稻种子带菌率监测和病虫害抗性调查工作;调查我区主栽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完成我区2025年早季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分析和2025年晚季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分析。二是红火蚁防控工作。1-9月红火蚁发生面积1.2245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2025年红火蚁疫情防控服务8月进行公开招标,目前中标服务方已入场在监理指导下开展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建立多维度监测机制,严格执行“农户自主申报+定期排查+部门预警+集中筛查”的立体化监测模式,每月组织行业部门和镇村开展专项筛查,对预警信息实行“一核二审三纳入”闭环管理。截至目前,暂未发现需纳入监测对象;深化“一键报贫”系统应用,建立“线上申报-线下核查-动态管理”工作流程,实现监测对象发现、核实、帮扶全流程数字化。2025年以来,系统累计受理申报29件,入户核查16件,经综合研判均不符合监测标准。
2.深化山海协作机制,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一是产业协作纵深推进。6月26日,联合城厢区赴仙游县开展农业协作,签订《2025年度对口帮扶协议》,重点围绕文旦柚、蔡襄荔枝等特色产业建立产销对接机制。二是技术交流成效显著。7月2日,仙游县农业农村局到我区考察休闲农业发展,两地就农文旅融合、智慧农业等领域达成技术合作意向,推动建立专家互派、人才共育机制。三是市场对接持续深化。计划通过工会采购、电商直播等渠道,年内帮助仙游县销售特色农产品,促进山海资源互补。
3.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力度。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83万元,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12个,带动258户脱贫户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植等产业,预计户均增收3200元;落实脱贫户用水补助政策,为413户发放补助8.26万元;为64户小额信贷户发放贴息7万元;为36名中高职学生兑现“雨露计划”补助10.8万元;建立“临时救助+生活补贴+慈善帮扶”多层次保障体系,为4232人次发放生活困难补助84.64万元;投入76.79万元为1324名脱贫人口购买防贫保险,实现风险保障全覆盖。
(三)精心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1.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是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025年5月,荔城区黄石镇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成为本批次我市唯一获批立项乡镇。二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区新增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荔城蚕豆”;新增绿色食品认证4个;新增“福农优品”品牌1个。三是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荔城区西天尾镇象峰村(枇杷)、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荔枝)、荔城区新度镇下横山村(荔枝)等3个村于2025年7月9日认定为2025年莆田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西天尾镇吴江村(荔枝)、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乡村旅游)等2个村申报2025年度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2.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完成部级监督抽检4批次,省级监督抽检农产品46批次;省级第三方风险监测32批次;市级农产品例行监测152批次(含送市局农产品监督抽检56批次);市级第三方监督抽检49批次;区级第三方抽检75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二是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全区规模养殖场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截至第三季度末共开展72场次的检查、指导工作。目前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3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三是加强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深入辖区内各规模养猪场和定点屠宰场开展日常巡查与监督抽检,共组织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人员160人次,配合公安机关处置1起生猪私宰行为。四是开展农药减量化工作。1-9月完成统防统治7.8187万亩次、绿色防控27.0524万亩次,农药使用量241.47吨。五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区安全利用类耕地总面积为236.33亩,涉及46个地块,其中西天尾镇的下垞村145.69亩,涉及36个地块,主要污染物为铅;拱辰街道的濠浦社区90.65亩,涉及10个地块,主要污染物为汞。已完成入户调查确定地块,在受污染耕地上实施安全利用措施面积236.33亩。六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科学使用回收的宣传指导工作。举办4场“2025年荔城区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使用回收”宣传培训会,印发《关于做好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的告知书》《关于进一步做好荔城区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膜、秸秆,做好农膜及时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3.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黄石镇沙坂村建立优质稻明1优臻占示范片50亩,引进水稻新品种春优931,又香优油丝占等14个品种在黄石镇横塘村进行区试验,完成2025年储备种子采购招标和入库工作,共储备4吨水稻种子;对全区18家种子经营主体经营资质、种子包装标识、品种审定情况等进行全覆盖检查,审核通过网上备案种子计530批次。二是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成立农机服务队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机合作社做好农机具保养检修工作,已完成各类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检修2050多台套;开展先进适用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重点推广水稻精量播种育秧、无人机飞播、毯状苗机械化插秧技术,已组织开展3场(市级1场、区级2场)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示范、培训;建设标准化粮食烘干中心1个,推广新机具30台套,完成各类农业机械报废113台套,报废更新7台套。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挖掘闲置国有资产潜力,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原莆田市辉煌印染有限公司所属厂区部分厂房经征迁后属于国有资产,为提高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率,挖掘利用潜力,新度镇白埕村经相关民主决策、询价、评估、招租等程序,现部分厂房已成功出租,每年可为白埕村村集体带来约98.42万元收入。二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获成效。2024年度10个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项目,其中7个项目已竣工验收,3个项目正在协调建设事宜,完成验收的项目将进行招标出租;2025年度7个试点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其中6个项目正在筹备招标事宜,1个项目已完成招标,预计2025年底完成项目,待项目完成将出租或招商入驻。
(四)奋力推进乡村建设进程
1.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发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引领作用,西天尾镇获评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北大村、黄石镇惠下村获评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西天尾镇林山村、下垞村,新度镇宝胜村,拱辰街道东阳村入选第三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
2.推进木兰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以木兰溪流域为重点,打造了北洋荔林水乡、南洋梅妃故里2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项目共计23个,已完工12个,完工率为52.2%。其中荔林水乡片区项目14个,已完工9个,完工率64.2%,梅妃故里片区项目9个,已完工3个,完工率33.3%。
3.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2025年以来,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1.29万吨、水塘数量187个,沟渠125公里、淤泥650吨。
4.推动乡村五个美丽建设。计划建设美丽庭院43户,投资114万元,现已全部开工,已完成建设43户,完成投资115万元;计划建设美丽乡村微景观53处,投资247.5万元,已开工53处,完成53处,完成投资247.5万元;计划建设美丽乡村公共空间10个,投资148万元,已开工10个,完成10个,完成投资148万元;计划建设美丽田园1片,投资100万元,现已完成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0万元;计划建设美丽休闲旅游点1个,投资200万元,现已完成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
(五)建立要素保障和优化机制
1.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畅通群众反映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渠道,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130个村居村务公开栏张贴2025年省纪委监委“点题整治”宣传海报786张,《致全区广大村民的一封信》130余张,设立群众举报箱29个,led大屏滚动播放3处。2025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累计582个,已推动问题整改累计582个,收回资金累计351.7852万元。
2.做好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落实工作。依法依规推进我区农村建房审批工作,今年以来各镇人民政府已审批727户;加大批后监管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今年以来已抽查210户,抽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向建房户、村、镇干部指出,及时进行反馈通报,跟踪整改落实。
3.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定《荔城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省级资金)实施方案》(荔农〔2024〕14号),共举办培训9班次,培训420人。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作。每月10日组织所辖乡镇的相关涉农技术干部、农技员、村主干和农户观看,1-9月份共参训人员1185人次。三是做好高素质农民本、专科推荐工作。推荐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入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共推荐本科21人,专科10人。
三、财务收支情况
(一)上季度结转:6.29万元。
(二)本季度收入:1328.45万元。
1.人员经费190.66万元。
2.公用经费16.69万元。
3.项目收入1121.1万元。
(三)本季度支出:1328.45万元。其中:
1.人员经费支出190.66万元。其中:工伤保险0.47万元,失业保险0.74万元,生育保险0.8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11.91万元,基本养老保险费37.70万元,住房公积金39.90万元,遗属生活补助13.19万元,奖励性绩效工资18.96万元,退休生活补贴56.40万,通讯误餐费支出7.08万元,工会经费支出3.49万元。
2.商品和服务支出16.69万元。其中:办公费3.36万元,差旅费0.21元,电费7.34万元,水费0.38万元,公务接待费0.38万元,车辆运行费1.14万元,公务交通补贴1.59万元,邮电费2.12万元,培训费0.17万元。
3.项目支出项目支出1121.1万元。其中:动物检疫站人员工资福利及原定点屠宰场社保医保费用支出28.13万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11万元,品牌农业建设资金5.51万元,规模种植双季稻奖补资金13.01万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补助资金81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1.89万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资金14.75万元,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390万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332.02万元,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经费5万元,目标价格保险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81.88万元,第七批驻村第一书记补助资金10万元,灾后恢复重建0.23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等资金3.55万元,经管专项工作费0.12万元,第四届莆田枇杷文化节活动资金19.6万元,雨露计划0.3万元,区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66.2万元,稳定粮食生产专项资金56.91万元。
(四)结转下季度6.29万元。
责任人: 吴光磊 联系人:黄燊 联系电话:6723331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