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啸华代表:
您在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议》(第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我区高度重视,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事项,采取积极稳妥有效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目前,全区学生校内负担有了较大减轻,校外培训过多过乱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高位统筹,科学谋划“双减”工作。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科学谋划、精心部署,成立了“双减”工作专班,建立了“双减”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做到了党政统筹,把“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建立由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专题研究部署,细化完善措施,各部门职责清晰,齐抓共管,确保各项举措切实落地。二是宣传引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镇街、各部门、学校通过家长会、学生会、班级微信群、社区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等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双减”政策,营造落实“双减”浓厚氛围。
二、强化阵地,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双减”工作要见效,关键在学校这一主阵地。区教育局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立足本区实际,制定《关于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基本制度的通知》(荔教综〔2022〕14号),提出十一条具体措施,建立作业管理“五大员”机制,即引导学科教师当好设计员、学生当好监督员、班主任当好统筹员、学校当好管理员、家长当好协控员。建立作业布置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强化年段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不得把学生作业转化为家长作业。严禁教师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上课。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制定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评价反馈、家校沟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措施是压总量、控时间、优设计、严督导,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减负的关键在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效率。我区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整合各级名师工作室、专兼职教研员力量,以“精准教学”为主题教研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校内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减负担不减质量。今年上半年,开展专题培训27场,阐释“精准教学”教研主题,在“一校一策”、“一科一策”上做文章,通过抓模式研习,探索高效课堂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教案、课件、集备、上课等相关规范,抓好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以“教研联合体”落实精准理念。根据就近和强弱搭配的原则,推进片区教研,促进区域学科教研能力提升。以今年上半年为例,3月份开展城区片教研活动共11场,计158人次参加;4月份黄北片教研活动共开展5场,计76人次参加;4月份组织指导四中举行市级教学公开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局举办的9个学科阅读及核心素养进课堂“读思达”教学改革研讨活动;5月份在莆田二十四中开展区级教学观摩开放周活动,共开展10场,计167人次参加。这些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听、评、研,深入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模式、新途径,达到了联合教研、增效提质的目的。同时,开展精准教学帮扶活动,组织专兼职教研员、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及名师成员,对莆田十六中、十九中开展教学精准帮扶工作,其中新老教师结对交流会2场、送教10节、送培2个、同课异构2节,成效明显。
三、优化服务,全面推行课后服务。目前全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有121所,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100%,在校生88251人,参与课后服务有81569人,占92.43%。其中:城区中小学25所,共有学生43844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39174人,占89.35%;城区学校服务项目达到“2+3”有25所,占100%;城区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活动有25所,占比达100%。
四、多措并举,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为巩固全区“双减”工作成效,我区建立区级、镇街、中心校三级监管机制,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做到对培训机构及时全面监管,开展多层次、全覆盖、不间断巡查检查,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回头看”。 三年来,围绕培训机构“证照登记、安全隐患、培训行为、广告宣传、收费管理”等方面,开展拉网式检查整治147次,督促整改问题242个。“双减”政策实施前,我区共审批了84家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出台后,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双减”政策,现有登记在册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共43家,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8家,高中阶段学科类2家,非学科类33家,其他的41家已全部注销退出培训市场。经全面摸清“营转非”底数,制定审批工作方案制度以及换证、登记和变更、注销等“营转非”登记工作流程,现高中阶段学科类为2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为8家,非学科类33家,隶属文旅部门管理的33家。我区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快解决非学科类培训出现的问题,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已完成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等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工作交接,行业主管部门指导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照设置标准自查整改,符合标准的,予以受理审批,目前区文旅局受理1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申请,并已发布4批次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涉及1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下一步,我区将从四个方面推动“双减”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不断释放教育改革红利。一是突出学校主阵地作用,做好校内减负“加减法”。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不断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做好校内负担过重的“减法”;完善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完善课后服务供给保障,做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加法”。二是综合施策,提升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水平,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三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四是拓展监管领域,加强对青少年宫、研学基地、科技中心、体育俱乐部等各类校外教育主体的全方位管理,全口径、全领域规范管理涉及中小学生的培训机构和社会组织。
十分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陈于涵
联 系 人:林三 范开道
联系电话:2296461 2392771
荔城区教育局
2024年5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