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亭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241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重视高端人才引进
(一)聚焦高端人才,释放增长新动能。一是用真金白银引进人才。2023年我区新增322名市高层次人才,全年发放工作津贴、购租房、名校优生薪酬补助等各类补助560多万元。协调解决全区68名人才子女就学,56位引进人才子女享受“奖优济困”免费课程。二是用真招实策留住人才。开通高层次人才绿色就医通道。依托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打造“青年之家”,集聚社区商业、青年社团资源,按照个性化需求制定服务项目,覆盖创业、婚恋、就业等多个领域。精心策划“莆阳爽夏•智跑荔城”趣味定向比赛、趣味游园会等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人才活动,为人才扩大交友面。
(二)聚焦技能型人才,催生转型新活力。活用调查研究利器。结合组织系统大兴调查研究活动,开展鞋服行业、工艺美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高端装备6个重点产业人才专题调研,掌握全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意见,形成荔城区重点产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充分应用调研成果,探索建立促进全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保障相关政策措施。
(三)强化政策精准滴灌。经过多次召开碰头会和征求意见,筛选采纳相关建议后,针对鞋服产业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鞋服企业人才发展十一条措施(试行)》,其中包括对鞋服行业人才引、育、用、留四大方面的支持举措,加快集聚培育一批鞋服产业人才,推动鞋服产业层次和能级提升。
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一)强化我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基于莆田市乃至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院校——福建省海峡职业中专学校进行前瞻性规划,确保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根据财力,逐年加大投入,改善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目前正在进行校园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的扩大规划,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办学要求。
(二)优化专业设置。针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同时保留并加强传统优势专业的建设。目前已开始以“船舶驾驶、航空服务、高铁乘务”为主导的海陆空特色的专业群,并新设置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休闲体育与健身等专业,并与莆田云度新能源汽车、莆田华星玻璃厂等展开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加强交流合作。积极与莆田学院的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建设玉雕的实训基地。加入莆田市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引进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先进教学理念、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影响力。
(三)多层次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针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等,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我区“双师型”比例已达70.5%。鼓励学校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加强专任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聘任15人左右的企业技能人才到校授课,参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
三、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通过培训和竞赛等方式,提升重点产业人才水平和人才数量。近年来开展了涂料工、油漆工和制鞋工等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二十余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黄金珠宝营业员、制鞋工、电子商务师等涉及我区重点产业工种的培训,累计培训1200人以上。
(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落实“师带徒”制度。以高级技师作为领办人,依托各重点企业建立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旨在以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实战型高技能人才。我区已累计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今年,已推荐三棵树涂料等企业建立并申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注重思想教育,营造良好培训生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通过5月份的职业教育宣传月和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教育成果展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导向,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认识到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良好培训生态。加强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和联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培训生态。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企业应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民营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指开展涂料化工、电子商务等我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相关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加我区各行业职业技能人员数量和水平。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技能人才相关方面的政策,完善多元机制建设,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发挥人社部门在人才工作的积极作用。
领导署名:郑德财
联 系 人:陈涵
联系电话:15705901119
莆田市荔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