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贵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助力青少年科普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第242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荔城区按照“科学规划、点面结合、特色兼顾、小初贯通”的发展思路,重点从三个方面聚焦发力,扎实推进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是建设科学教育基地校。莆田第四中学、麟峰小学等18所中小学被确认为莆田市中小学生创客教育基地校,莆田中山中学、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等7所中小学被确认为莆田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其中2所省级中小学人工智能试点校),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学校、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有一定特色的区域创客教育基地生态空间体系。各基地校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探究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科学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实训室、社团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创客空间;近两年我区投入1.64亿添置了理化生实验设备及信息技术装备,培育创客系列课程和资源融合承载,并向辖区师生开放使用,积极营造有学校特色和教师特质的创客文化氛围,常态化开展创客教育和校际联盟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创客活动和师生培训,发挥创客教育基地校、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辐射效应。近三年,各创客教育基地校、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在莆田市中小学“校园创客节”竞赛评选活动中共获得一等奖18个、二等奖44个,三等奖83个,创意奖15个;在莆田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5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0个;在莆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1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7个;在莆田市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16个。获奖人数位居各县区前列,有力促进全区科学教育稳步发展。
二是培育科学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我区现有教职工5831人,其中小学科学教师数44 人,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师567人,校内外专兼职科技辅导员242人,为全区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提供基本保障;同时遴选了一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赛事指导等方面成绩突出且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的科技教师作为科技创新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在区级层面建立小学科创王珰工作室、小学科学许钦凤工作室、小学综合实践林俊杰工作室、中学信息技术沈融工作室、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郑秀霞工作室等5个名师工作室,以及高中化学胡淑萍工作室等7个科学相关学科名师工作室,采取“传帮带”“师徒结对”“校际手拉手”等形式,多途径、多形式促进科学教育教师成长,引领我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三是建设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闽教基[2014]17号)要求,开齐开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开设占比8.8%,达到国家规定比例;普通高中依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闽教基〔2020〕32号),开齐开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达到规定学科学分要求;建立“大课程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各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盘活学科教材资源,结合社会生活,开发适合学生科技素养发展的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如莆田四中的“跟我学机器人”等30门科技类校本课程,莆田中山中学的趣味物理实验、物理小实验、C++,莆田八中的榫卯工艺、3D打印入门、python之turtle(海龟画图) 、玩转数独,新度中心小学的图形化编程、3D one创意设计、科学世界,麟峰小学的编程C++、无人机等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会。
四是科普教育进校园。莆田市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资源优势,走进学校,助力开展校园科技节。比如莆田十五中校园科技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第五届校园科技节、莆田九中第三届科技文化节等。市科技馆以流动科技展品为依托,利用科学课堂、科普表演秀、科普展板等资源,让学生们通过操作科技展品、参与科学课堂、观看科普表演秀、科学闯关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科普场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结合。科普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推动科技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资源优势,丰富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助推“双减”落地见效;引导学生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让学生能突破课堂局限,以全新的视角去探索、实践、创造和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馆校合作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科技强国梦想,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五是科技教育进社区。比如2022年7月27日,荔城区教育局、荔城区科协会同市科协、市科技馆在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共同举办莆田市科技活动周暨荔城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惠民活动。市科技馆共展出30件科普展品,涵盖光学、力学、电磁学、新材料、声学、智能控制等。另外还设有主题宣传展板25块,涉及禁毒、反邪教、食品安全、垃圾分类、防流感病等,并向社区群众和参加活动的中小学学生提供科普知识宣讲,科普展板讲解等服务,共有1000余人参与展区活动。科技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科普场馆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需求的有机结合,深化了馆教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
六是学校教育进场馆。近三年来,我区科学教育深入挖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科技科普社会资源,荔城区各中小学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生可以漫游各地科技馆,同时“课后服务”区域的科普教育专栏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同时,紧紧依托莆田市科技馆的地利之便、科创优势、地方特色,着力探索馆校融合的科学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教育。积极探索建立馆校结合长效机制,实现学校与场馆紧密结合,并推进科学教育资源的汇集与共享,形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开展与莆田市科技馆馆校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到市科技馆各大展区亲身体验电与磁、光与声的震撼,沉浸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已经成功举办了32场公益课程,涵盖了28个不同的主题,惠及我区近5000名儿童,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为推动我区科学教育迈向新的高度贡献了积极力量。
领导署名:陈于涵
联 系 人:林三 范开道
联系电话:2296461 2392771
荔城区教育局
2024年5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