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府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584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始终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城乡一体、优质均衡”为目标,持续推进以下工作:
一、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夯实基础保障
1.合理有序推进学校资源整合。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社会发展,很多适龄儿童跟随家长进城务工生活,或家庭异地搬迁,导致招生时有部分小学出现没有生源现状,如下垞小学、林山小学、前徐小学、瑶台小学、荔浦小学、桥霞小学、下江头小学、东阳小学,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我区科学调整教学点布局,目前这些学校暂停招生,原校财产及编制按照有关规定归隶属中心小学负责管理。除上述小学以外,我区其他各小学、幼儿园目前仍按原建制照常办学。
2.抓好教育满意度提升工程。2024年我区新增5所小学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累计达到87所,约占全区小学总数85%以上。
3.扩大乡村温馨校园规模。2024年善乡中心小学等16所小学确认为莆田市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累计28所。新度大坂小学、新度沟尾小学确认为第六批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1.强化乡村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突出班主任工作、学校协同育人、STEM教育生态体系及学科教育素养特色等内容,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依托“国培计划”“省培项目”,每年定期组织乡村教师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提升培训,为乡村教育提供支持。每学期通过“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定期下乡示范教学,通过“同课异构”“影子培训”实现实践指导,鼓励农村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共同体,推动常态化互学互促。
2.严格落实职称评聘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目前,我区城镇与乡村学校职数核定比例一致,且乡村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作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强化对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考核。为鼓励教师长期在乡村任教,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及以上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2015年之前已评审通过高级职务的予以聘任不占岗位职数。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从2019年1月起提高到每人每月平均不低于500元,切实提高了教师待遇,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绩效差距,调动乡村教师队伍活力。
3.多渠道整合调配师资。有序推进农村小规模小学、幼儿园撤并、教师分流工作。加强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探索教育集团、中心校内走教等形式,支持教师跨校兼课,提升师资配置效率,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峰谷应对有序。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开展乡村教师专业能力专项提升班,开设乡村教师多学科教学能力培训班,缓解乡村学校结构性、阶段性师资短缺问题。扩大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与基地校开展挂钩联动活动,以指导校本教研为基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同课异构、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乡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三、深化城乡帮扶机制,推动资源共享
1.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推进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按照莆田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教研片区、教育共同体工作规划,荔城区所有小学重新优化为10个教研片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在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按计划适时开展相关活动。
2.稳步推进麟峰小学、梅峰小学、黄石中心小学集团建设,有计划开展新教师跟岗学习、注重指导青年教师技能训练等,集团内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统一抓好常规管理,有序开展送教送培、试卷命制等系列活动,确保了教育集团办学效益最大化。
3.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常态化视导,实现全区所有小学全覆盖。联合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督导室开展视导,以调研、诊断、评价、指导为基本属性,以调适、改进管理和提高教学效益为主要目的,致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组织相关学校参与视导小学“回头看”汇报会议,每月分三组跟进落实视导,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通报。
4.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实现农村学校100M宽带全覆盖,建成“专递课堂”平台,共享城区优质课程资源年均200课时以上。
荔城区教育局将持续以“优质均衡”为纲,以“底部攻坚”为要,全力推动农村教育从“保基本”向“提品质”跃升。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荔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分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郑金山
联 系 人:黄丽清
联系电话:2392771
荔城区教育局
2025年7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