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将至,荔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近期消费投诉热点、节假日消费特点,温馨提醒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做到安全出游、理性消费。
请消费者谨慎食用福寿螺;不采摘、不食用、不销售野生蘑菇;不得违法采购、销售、加工和食用织纹螺、河豚鱼。
福寿螺作为一种我国最为成功入侵生物,如今在各大湖泊、小溪、池塘、河流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福寿螺是瓶螺科、瓶螺属下的软体动物,虽然福寿螺极易获得,但对于福寿螺的食用,却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福寿螺没有烹制得当,其中会存在一些细菌毒素,如果人们食用了这些毒素,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等症状。吸虫感染:福寿螺是广泛的蝌蚪伞类吸虫的中间宿主,如果食用了未经充分烹制的福寿螺,就可能感染吸虫。蝌蚪伞类吸虫感染可能导致疾病,如肝吸虫病、肠道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腹泻、消化不良、以及肝脏和肺部等器官的损伤。
毒蘑菇的危害
我国毒蘑菇有100多种,常见的可致人死亡至少有10种,如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中毒症状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光过敏皮炎型等5种类型。毒蘑菇中毒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10分钟即可发病,长者可达30小时。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早期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抽搐、痉挛、幻觉,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致死率极高。
织纹螺的危害
俗称:麦螺、白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易导致食物中毒,河豚毒素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病死率较高。

河豚鱼的危害
河豚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毒性是剧毒氰化钠的1250倍。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100℃加热5小时或每天日光暴晒8小时,经20天后仍不能被完全破坏。所以,常见的盐腌、日晒和一般的烹调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中毒集中表现为:中毒者发病时通常急速而剧烈,出现知觉麻痹、运动障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病死率较高。
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福寿螺、毒蘑菇、河豚鱼和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荔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宣)
2024年4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